田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以運動休閑小鎮、體育小鎮、特色小鎮等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百度百科等數據庫,檢索查閱相關的期刊,論文,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了一些理論基礎。
1.2.2 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研究對象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方法。本研究通過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客觀的比較、分析、綜合,從中凝練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策略。
1.2.3 邏輯分析法
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依據客觀事實,運用邏輯學,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理清主次關系,使自己的論文結構清晰嚴謹。
2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模式
2.1 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自從國家提出建設特色小鎮以來,各個省市出臺相關文件,以促進特色小鎮的建設。特色小鎮突出的就是“特”,不論是制造業還是旅游,文化都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具有別具一格、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產業,都可以稱作是當地的特色產業。當地政府要挖掘本地的最具發展潛力,最具特色的產業,產業不僅要做精還要做強,建設具有持續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避免千鎮一面。
2.2 便攜完善的設施服務
一個小鎮的建設最基本的設施服務要完善,包括教育、醫療、文化、商業、交通等基礎設施服務,完善配套的設施服務為小鎮的建設,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觀賞者,使用者前來消費。
2.3 充滿活力的機制體制
小鎮建設的發展理念應創新,每一個小鎮應因地制宜制定自己的發展模式,避免“千鎮一律”情況的出現,而且小鎮的可持續發展也要充分利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利用“互聯網+”,進行必要的宣傳。
2.4 多元化復合化的功能
小鎮的建設“特”很重要,但是功能多樣也是必不可少,功能單一的小鎮難以實現長久發展,就構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而言,小鎮應該具有健身功能、文化傳承功能、促進新型城鎮化功能。綜上所述,一個小鎮的發展要產業“特而強”,機制靈活創新,功能“聚而合”,基礎設施完善。
3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策略
3.1 找到合適的投融資模式
小鎮的建設必須避免盲目投資,效益低下等錯誤,小鎮建設強調的是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等多種要素的整合,而當地政府往往缺乏這樣的運作能力。PPP模式不失為一種好的投融資模式,該模式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運用較為成熟的融資模式,政府全程參與經營,其本質是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形成的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在實際運用中要注意靈活運用,注重與當地居民的溝通交流,了解當地群眾相關的利益訴求,以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促進當地民眾居住條件的改善、收入就業的增加、生活環境的優化。
3.2 創新發展理念 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建設和發展山地體育運動小鎮,必須創新發展理念與模式,堅持“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因為到小鎮參觀旅游的游客,或者來此比賽的選手并不會在這停留太久的時間,所以小鎮必須開發自己的特色,最好一年四季都能有不同的玩點或觀賞點。堅持創新發展,創新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機制;堅持綠色發展,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色發展,本質上就是要促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就是要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立與中心城市的良性互動。開放發展,就是要吸取國內外體育小鎮建設發展的經驗與優勢,促進自己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注意不要生搬硬套,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堅持共享發展,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新媒體、自媒體產業、文化產業等其他產業的協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3.3 科學定位,突出特色優勢,融合多元要素
目前體育小鎮的類型包括,休閑旅游型、賽事型、康體養生型、產業制造型體育小鎮。在特色小鎮的建設浪潮中需要科學定位,突出小鎮的特色,并以此帶動其他產業鏈的發展。要想實現小鎮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托當地的人文自然地理環境,同時要發掘自己的特色,開發獨特的發展模式,避免“千鎮一律”,應因地制宜、因鎮制宜、因時制宜,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此外還需將體育與文化、旅游、服務等多元要素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的影響推動小鎮的建設與發展。
3.4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促進體育消費為目的
各種類型體育小鎮的建設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人”這一要素。人是小鎮的建設者、觀賞者、體驗者、消費者。因此山地體育運動小鎮的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人的城鎮化,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完善城鎮功能以及基礎設施,打造綠色生態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防止形象工程。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