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輿情對當今大學生的影響力日益加深,但是網絡輿論沒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約束,很容易帶給大學生消極影響。由此,在高校教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發揮網絡輿論的重要作用,通過適當地引導網絡輿論,使網絡輿論產生正面的影響,發揮其思想育人的引導作用。本文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輿論引導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網絡輿論;輿論引導
引言
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成長,是網絡信息時代的主力軍,但是負面的網絡輿論會日益侵害大學生的心理及精神健康,影響大學生正確觀念的形成。由此,高校應當從網絡輿論著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發揮網絡輿論的正面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責任感和網絡道德意識。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
大多數教師對網絡媒介缺乏深入的認知,因為網絡輿論信息太過復雜,教師不能有效地甄別和篩選,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網絡輿論爆發時,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其不能對事件進行客觀的判斷和分析,不能引導學生科學理性地使用新媒體,這會導致不良事件的持續發酵。
(二)教師對輿論的關注缺乏持續性
網絡輿論的出現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性,通常,網絡輿論事件的影響力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教師的日常工作較為繁雜,無法花大量時間對輿論事件進行持續性關注和追蹤,無法對網絡輿論進行長期引導,這就使得一些輿論事件仍然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阻礙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關于網絡輿論的工作太過形式化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制定網絡輿論事件的應急預案,也對學生的網絡輿論進行監管,但高校出臺的規定和管理制度太過形式化,沒有實際性解決問題。同時,面對網絡輿論事件時,僅靠教師一人,沒有相關專家和團隊提供指導和幫助,這些教師會由于缺少工作經驗,不能及時控制網絡輿論事件的發酵,無法將負面影響控制到最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輿論引導的策略
(一)控制網絡輿論
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篩選和控制網絡輿論是開展后續工作的基礎。各大高校應當組織教師設立專門的制度和專門的部門,以此對校園網絡內容進行及時地控制和篩選,尤其是對學生的論壇發言、聊天內容進行監控,便于教師直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輿論情況。教師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分析網絡輿論的發展導向,在課堂上對學生認知的一些錯誤的輿論信息及時進行糾正,通過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防止錯誤輿論的蔓延和擴大。
(二)構建師生交流平臺
教師為突出網絡輿論的正面影響,應當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網上要以真實身份面對學生,解決學生的疑難,為教師了解學生提供便利,教師可以很快了解班級學生的輿論動態、洞察學生的思想情況,及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由此打破實際工作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三)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以灌輸型為主,教師很難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課堂上融入一些網絡輿論信息,提升思想政治課堂的層次。由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全方位、靈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網絡輿論信息完善授課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佛山小悅悅”時間的相關背景,播放新聞視頻,進而讓學生對這這個輿論信息進行評價,并假設自己在現場時的做法。教師要通過該新聞事件,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樂于助人、正義的人,以此提升其道德素養,這種思想政治課程更具實踐性和操作性。
(四)監管網絡輿情
由于網絡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網絡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高校開展的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個時間段,還要提升監管的全面性。首先,教師應當應用合適的網絡輿論信息,與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和生活細節同步,能有效拉長、拉寬學生網絡輿情監管的時間。其次,教師要提升網絡輿情監管的主動性,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網絡輿情相關知識的活動,比如開設講座、運用紀錄片、創作宣傳版畫等等,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和認識網絡輿情。
(五)組織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高校要積極開展網絡講座和線下知識宣傳活動,借助互聯網平臺和離線講座,通過整合校園微博、微信、網上微課等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網絡輿情教育。在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使學生認識到互聯網的兩面性,了解使用互聯網的正確方法,這樣能提升學生對輿論的自我判別能力,避免其盲目相信輿論,對其三觀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
(六)尋找網絡輿論引導亮點
教師通過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充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讓其形成正確的三觀。因為社會上的網絡輿論較多,所以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時,應當選擇合適的網絡輿論信息資源,以此發掘網絡輿論的引導要點,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深刻的印象,避免其受到類似情況的網絡輿論的負面影響。比如教師應對“老年人被扶后將人告上法庭”這一網絡輿論信息,應當將網絡輿論的引導亮點集中在學生層面上,組織“你會怎么做?”思想交流活動,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也能讓其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當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開展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網絡輿論引導存在的問題,通過采取構建師生交流平臺、控制網絡輿論、監管網絡輿情等策略,積極開展正面的引導工作,發揮各種網絡輿論的正面影響。這樣既能豐富思政政治教育課堂,也能使大學生在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中得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超毅.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輿論引導[J]. 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07):55-56.
[2]徐偉. 基于網絡輿論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02):42.
[3]邢艷芳. 網絡輿論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及引導策略[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2):12-13.
作者簡介:王喜慶,出生日期:1988年2月10日;性別:男,職稱:講師,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省獻縣 ; 學歷:碩士;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