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語
摘要: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一直堅守初心不忘使命,使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從它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三個方面進行把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過去、現在、未來的堅守,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人要朝著這一目標奮進。
關鍵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不僅表明了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的初心和使命,更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
一、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歷史發展過程與優良傳統
在黨成立之初,堅持了對人民的承諾和樹立的奮斗目標,我們黨最后被歷史和人民所選擇;在新時代,初心和使命推動我們黨的發展,如果缺失了初心和使命,就無法指引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
(一)繼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初期到今天,我們的黨員數量已經超過8900萬人,變得更加強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習總書記講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不能因為曾經取得的輝煌成就而忘記了初心和使命,我們不能因為發展道路的漫長而不堅守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二)踐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還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都是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踐行黨的宗旨,把人民群眾團結起來,讓人民群眾為自己的利益,為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奮斗。初心使命與踐行黨的宗旨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堅守初心和使命,才能得民心,推動我國社會各個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三)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廢除了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最正確的決定,它具有嚴明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廉潔紀律等等,忠誠地擁護人民。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經歷了再大的磨難、進入再深的低谷、面對再大的考驗,都沒有放棄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前行道路上所做的方針政策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符合人民群眾的歷史發展規律的。
(四)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對人民的承諾和樹立的奮斗目標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險阻并且長期執政,是因為始終把為人民服務放在首位。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一些共產黨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西方享樂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影響,出現了思想上不夠堅定、組織上沒有完全向黨組織靠齊、作風上不純潔等問題,嚴重影響共產黨內部的政治風氣,使黨內一些同志脫離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習總書記曾提到過:“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二、理論邏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論基礎
從古到今,中華優秀文化給初心和使命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過程中,既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又要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
(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華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底蘊深厚,歷史上的中華傳統民本思想表現為民為邦本、重民愛民、民貴君輕等等。《尚書-五子之書》里有提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這是民本思想的源頭;《論語》里談到養民、富民、教民等思想;《管子》里談到了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的思想。這些歷史文獻里蘊含的思想充分表明人民群眾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人民生活幸福感強,中華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并沒有直接照搬照抄蘇聯模式,而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看,它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關心人民群眾的生存發展和幸福感指數。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上來看,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幾個部分是相互聯系的。從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來看,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不是教條式的僵化的方法,它是靈活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三)明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國共產黨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是經過歷史的檢驗并充分證明它是正確的指導思想。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還是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一直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啟改革開放的大門,用科學的理論方法作指導,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人民群眾的立場出發,把人民當做我們的父母一樣去對待,永葆政黨的先進性。
(四)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
歷史和現實是相互聯系的、相互貫通的,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方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現在,就是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前提。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最關鍵的就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并且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決不放棄,永遠站在人民的前面,為人民遮風擋雨。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民、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人民、民族的興旺離不開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力軍。
三、實踐邏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用自己的真實經歷證明,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開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源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經過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證明這是科學的、符合社會發展理念的思想。習總書記在歷次講話中也強調了人民的重要地位,并且在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的路線、方針、政策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從古到今每一項新的科技成果的誕生都離不開人民的探索,社會的穩定發展也離不開人民的支持,民族的團結也離不開人民的維系,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能忽視的。新時代習總書記也一直在強調人本思想,我們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的社會成果也有全體人民共同享有。
(二)堅持與人民群眾站在同一個立場上
習總書記一直在強調,一個政黨的政治立場是對一個國家性質、宗旨的集中反映,習總書記也一直在講:“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們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不僅要在行動上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精神上也要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改革開放之初,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強調高生產高效率,要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吃得飽穿得暖。新時代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里有強調“共享”一詞,共享的實質就是和人民群眾站在同一立場上,我們要把社會主義的蛋糕越做越大,把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一直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新時代要走好群眾路線,特別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無論前進道路多么難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心系群眾、關愛群眾。其次,無論改革發展中的堡壘再高再堅固,我們都要要充分發揮不怕犧牲、敢為人先的精神。再次,無論工作中的事再煩心、操心、揪心,也要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最后,無論網絡空間再紛繁復雜,也不斷拓寬網絡空間群眾工作領域,使得人民群眾在互聯網上也可以共享發展成果。
(四)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2001年,在建黨80周年大會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被首次正式提出;黨的十六大以來,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就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指出要堅持人民路線,重新塑造黨的形象。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很多誘惑和考驗。對于執政過程中的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加以解決,即使經濟搞上去了,腐敗問題愈加嚴重,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四、結語
習總書記曾強調,“無論我們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感悟初心、踐行使命,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砥礪前行,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出時代的華章。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M].人民出版社,鄧小平 著,1994.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學習出版社,中共中央宣傳部,2018.
[3]毛澤東選集[M].人民出版社,毛澤東 著,1991.
[4]曲青山.從三個維度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J].中共黨史研究,2019(3):5-19.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