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田
健美操是當前我國各教育階段體育教學的重要構成模塊,而如何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對青少年學生表現力培養,則是亟待基層體育教師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基于此,筆者對當前我國中學生健美操表現力培養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簡單闡述,并以相關分析結果為據提出了幾條可行性較強的健美操表現力培養策略。
青少年學生的“表現力”是其自信程度的外化表現。學生的表現力程度不僅會影響其在某一運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還會對其在生活及學習中的諸多表現產生一定的影響。縱觀當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大部分教師會將教學重點置于與升學考試相關的體育技能教學上,而顯少提及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基于此,筆者選擇從健美操這一能夠直觀體現學生“表現力”水平的運動項目入手,展開本次研究,旨在通過本次研究,提高學生群體與基層教師對“表現力”的認知程度,并使表現力的培養途徑得以有效拓寬。
1 中學生健美操表現力培養的影響因素
1.1 教師群體的健美操專業水平有限
據權威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師群體中,大部分教師非健美操專業出身,且在學生時期并未進行過專項健美操學習與訓練,因而這部分教師的健美專業水平相對有限,提及通過健美操教學實現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會感覺無從下手。此外,大部分基層學校對在職教師“體育專項內容”的教學水平的了解程度有限,且并未對其“專項”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升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是導致大部分基層教師健美操專業水平及教學能力停滯不前且學生表現力水平長期無明顯進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為追求學生群體系列動作的一致性,會習慣性的叫停學生的練習過程,此舉不僅無法使學生進行浸入式學習狀態,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1.2 學生群體的健美操自主學習意愿與自信心不強
自主學習意愿與自信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內驅動力,也是其表現力水平提高的必要基礎,若缺乏自主學習意愿與自信心的支撐,任何形式的學習都將失去其原本的意義。據筆者調查發現,學生群體的健美操自主學習意愿與自信心不強,是導致當前本校學生在健美操教學中表現力水平偏低的重要致力因素之一。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意愿與自信心不強的主要因素則是學生群體對當前過于固化的教學模式的認同感不高,且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之于其自信心方面無過多有針對性的培養舉措,若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與自信心現狀不加以調整與改善,通過健美操學習提高其表現力水平則終將淪為空談。
2 提高中學生健美操表現力的策略
2.1 通過多元途徑提高教師群體的健美操專業水平
基層教師應具備較為專業的音樂知識與藝術修養,如此才能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精準掌握相關技術動作特點,將健美操動作與相關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并通過自身對健美操本身、相關音樂及動作的理解,以科學、嚴謹的語言形式使學生充分感受健美操本身所具備的藝術之美。基于對當前基層教師群體健美操專業水平現狀的清楚認知,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①基層學校應加大對在職體育教師的健美操專業培訓力度,為其提供長期且系統的專業學習平臺。自素質教育理念提出至今,各大高校就基層體育教師體育專項水平提升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教師群體的專業水平及健美操教學收效較之以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需組織基層教師開展與健美操教學相關且更具針對性的培訓,使教師群體的健美操水平與教學能力得以更為顯著的提升。②基層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前豐富便捷的網絡資源,不斷進行自主強化學習,使自身的健美操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2.2 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群體的自主學習意愿
在傳統教學模式背景下,健美操教學開展形式及教學內容相對固化,且相關動作套路在節奏感、時代性、爆發力等方面相對欠缺,若以傳統健美操套路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不僅無法實現對學生節奏感知能力、爆發力素質等方面的培養,還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得到進一步的打壓。基于此,筆者建議基層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過程當中融入與當前學生群體身心發育現狀以及興趣落點相符的內容,并選擇其更易接受的教學開展形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得以激發,從而為其表現力的培養夯實基礎。
2.3 加大對學生群體的藝術訓練力度
通過前期的研究發現,具有舞蹈或音樂基礎的學生在進行健美操學習方面的態度普遍較為積極,且因其本身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其能更好的理解健美操中潛在的藝術美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對相關技術動作的掌握,且其表現力的形成與發展速度也普遍較快。基于此,筆者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加大對學生的藝術訓練力度:①舞蹈訓練。舞蹈是體現人們肢體美感的主要途徑之一,且科學系統的舞蹈訓練還能有效改善學生的不良身體形態。此外,舞蹈的系統學習與訓練可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并能促進學生的內心情感自然外化。基于此,筆者認為應在健美操教學中科學、系統的融入舞蹈訓練,繼而使學生的表現力水平得以有效提升。②音樂及節奏訓練。背景音樂是健美操運動的必要組成部分,而背景音樂當中的節奏、旋律等則是決定相關技術動作力度與走向的主要參考因素。因此,基層教師應將對學生群體的音樂及節奏訓練合理融入日常健美操教學活動當中,在提高學生節奏感的同時,使其表現力水平得以一定程度的提升。
2.4 以健美操競賽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
中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大多有著較強的好勝心、集體榮譽感與自我表現意識,但卻缺乏自我表現的勇氣與內驅動力,因而導致自身表現力不足的問題出現。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建立起自我表現的勇氣,并激發其自我表現的內驅動力:①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班際及校際健美操競賽。教師可充分利用當前學生群體好勝心與集體榮譽感較強這一特點,定期組織相關競賽,其中班際比賽可以一周一次的頻率展開;校際比賽則可以一學期一次的頻率展開。在班際比賽過程中,教師應確保班內所有學生均有參與機會,切忌選擇班內部分學生參加,以免使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通過相關競賽的組織與開展,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健美操運動本身的參與興趣與集體榮譽感較之以前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繼而其健美操表現力水平也隨之得到了有效提升。②通過多元形式向學生群體普及健美操運動之于其身心健康方面的價值。作為一名基層體育教師,筆者對當前中學學生群體的綜合現狀有著較為清楚客觀的認識,當前中學生群體中體態問題突出,以本校為例,一個班內約50名學生就有1至3人體重超標影響正常生活質量與行動能力,1至3人體重偏輕尚未達到健康體重標準,另有10人左右處于亞健康狀態,經常生病。基于此,筆者建議,基層教師可針對以上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專項知識普及,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健美操運動對以上相關問題的改善作用。此外,教師可通過對豐富網絡資源的合理應用,實現對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健美操知識普及,使之更為直觀的了解該項運動本身及其價值。③將健美操項目納入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范疇。將健美操教學及相關課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常態化,從而提高學生群體對該項運動的認可與接受程度。
3 結語
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學及其之于青年學生的積極影響也得到了基層學校及教育專家的認可與肯定。通過前期的研究發現,在各教育階段,體育課程均是一項開放性較強的科目,且相對傳統科目來說,體育課程之于學生表現力的培養方面更具優勢。基于此,筆者建議將健美操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常態化,并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尋找更加適合本校學生群體的專業教材與多元化的教學開展模式。
(作者單位:福建南安市僑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