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
全民健身計劃的提出旨在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培養終生體育鍛煉意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全民健身計劃指導下,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將逐步達到完善,形成覆蓋城鄉區域、可持續發展、全面化、一體化的公共體育。乒乓球運動作為一種非身體對抗的隔網球類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普及率較高,受到很多人民等喜愛。著力發展好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大力挖掘出普及度高的運功項目的體育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全民健身。
1 乒乓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背景
新中國的第一屆乒乓球比賽于1952年舉辦,從那時起,便掀起了乒乓球運動在我國發展的新篇章。著名的“小球推動大球”指的就是乒乓外交,1971年的一場中美兩國乒乓球隊互訪,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發展,加速了新中國走向全世界的步伐。國民精神、民族自豪感讓許許多多的中國人開始接觸并學習乒乓球運動。
2 乒乓球運動軟式化在全民健身發展趨勢
乒乓球運動軟式化主要著重降低技術難度,使得廣大體育鍛煉者,在沒有運動基礎的情況下,也能充分感受到乒乓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削弱乒乓球運動在全民健身中的競技性,以健身和娛樂為本質,重視體育鍛煉者的體驗和身體感受。例如修改發球規則,降低接發球的難度;提倡統一使用反膠膠皮,消除顆粒感帶來的擊球難度,提高乒乓球運動趣味性和觀賞性;提倡統一使用40mm的大球,難度降低后會增加回合數,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對于業余愛好者來說,這會降低擊球速度,對方球員的進攻威脅性減小。
3 乒乓球運動的特點
乒乓球運動屬于非身體對抗的隔網球類運動,受傷幾率大大降低,設備只要一張乒乓球桌、一只乒乓球和一副乒乓球拍,在室內或者是戶外都可以開展乒乓球運動。乒乓球在旋轉中,具有體積小、旋轉速度快以及變化形式多樣的特點,能夠鍛煉到人們的反應能力、身體的協調性以及靈活性,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
4 乒乓球運動在全民健身中的價值
4.1 乒乓球運動有利于提高機體的靈敏性、協調性
乒乓球運動雙方在對打時,每個回合的時間大概不到一秒鐘,這就要求運動員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時,迅速做出反應,判斷出對方的落球點,身體肌肉要做出相應的收縮與舒張,及時做出動作。不僅如此,大腦還要快速思考對方下一回合的戰術,使身體做出預判性的動作進行防御或是進攻。在這樣的過程中,大腦和身體被不斷地鍛煉,這會充分鍛煉到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活動的調控作用,有利于提高機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4.2 乒乓球運動有利于增強體質
乒乓球運動具有很強的競技特點,在比賽過程中,面對復雜多樣的戰術變化,對體力的要求和心理素質的要求都比較高,心率通常可以達到150次/分鐘,經過長期系統訓練的運動員在運動時甚至可以達到192次/分鐘。在大眾體育中,由于乒乓球運動不受比賽時間、比賽強度的限制,可以按照大眾實際的運動習慣進行選擇,所以乒乓球運動極易被大眾接受,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乒乓球運動中,參與運動的人們身體各個器官都會得到非常好的鍛煉,緩解眼部疲勞,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從而增強體質。
4.3 乒乓球運動有利于緩解心理壓力
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家庭各方面的壓力,對人們的抗壓能力是極大的考驗。人們在參與乒乓球運動過程中,有效地將注意力轉移到運動中來。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釋放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壓力,乒乓球運動能夠讓人們感受到競技運動的快樂,不斷激發人們的競技體育精神,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4.4 乒乓球運動有利于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乒乓球運動作為國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對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作為一種競技運動,參與運動的人們可以以球會友,在約定的時間與約定的地點,不斷切磋技術,互相提高,這將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往,培養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增強社會的體育鍛煉氛圍。
4.5 乒乓球運動有利于轉變國民體育觀念,提高民族自豪感
當今,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乒壇上的地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撼動,在新規則和新措施的實施下。中國乒乓球運動隊員們不僅能夠很快適應,而且越戰越勇,表現越發出色。相關統計發現,中國在奧運會乒乓球運動項目中,共獲得了28枚奧運會金牌,基本奪得了90%的奧運會乒乓球項目金牌。這無疑將促進人們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性,在運動中不斷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強國民自信心。
5 結語
作為我國的“國球”,乒乓球運動在全民健身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在今后的發展中,乒乓球運動將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發展范圍更廣、涉及人群更多,更加努力滲透到人們的體育鍛煉中去,真正實現全民參與、真正做到全民健康。
(作者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素質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