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雙喜
【摘要】21世紀以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越來越明顯,所以作為師者,也應該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個性化教學的作用,特別是針對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采用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并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對不同差異的學生進行教育。文章在教育學理論的指導下主要研究了個性化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方式;策略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因為基礎以及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不同,造成不同個性的學生出現成績的分層。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去設計教學方案,使得不同個性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突破,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最大的發揮。
一、數學個性化教學的方式
(一)了解學生差異,準確劃分層次
要想個性化教學很好地被開展,教師首先需要去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與特點,不僅是性格上的差異,更應該是知識掌握層面上的差異,這些都需要教師花時間去調查評估。除了通過和學生家長進行對話了解外,教師也可以采用摸底測試,從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將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如下分層:A層(優等生)、B層(中等生)以及C層(學困生)。往后,隨著學生發展水平的變化,各層次學生應作相應的調整。
(二)根據學生差異,實施個性化的課堂教學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根據知識結構的劃分,結合班上不同類別學生的知識能力,進而將課堂教學個性化,特別是對不同層次學生更要實施教學目標的個性化。對C層(學困生)學生而言,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他們知識的掌握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把教學目標分成各個梯度,由易到難地讓他們去達到目標。對A層學生,可采取保“底”而不封“頂”的方法,允許他們超大綱、超進度學習。下面以初三的一節復習課《一元二次方程》為例,具體來說明怎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
1.目標分層,心中有數
2.梯度鋪墊,分解難度
這樣根據學生差異,在課堂上設置不同題目讓各個層次的學生練習,更能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落實到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3.作業布置應體現個性化與開放性
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不能為了圖方便,而讓所有學生的作業都是一樣的,要根據不同個性不同類別的學生都有個性化和開放性的作業有所選擇,這樣學生在寫作業時有選擇的空間,對他們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具體化。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基礎性作業和提高性作業。要求A層(優等生)的學生要把兩部分全部完成;B層(中等生)學生對基礎性作業要完全掌握,并且根據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選擇性地做一部分提高作業,進而使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而作為C層(學困生)學生來說,重點要把基礎性作業完成,并且并把基礎性作業中遺漏的知識及時鞏固與加強。此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也應該有所不同,特別是對C層學生,教師要做到全批全改,并及時讓C層的學生進行訂正,訂正后再利用練習進行強化基礎知識;而對于B層學生而言,教師更應該在批改的過程中重視他們的解題規范性以及對提高性作業有選擇的批改;對于A層的學生,教師除了查看他們基礎性知識是否還有遺漏外,更要注重學生提高性作業的完成質量。
二、在中學教學中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提高對學生的認識
要想讓個性化教學在學生中更好地落實,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要很清楚,這就說明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與學生多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并且在課下也要多與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愛好性格以及學習狀況。在課堂上,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提問,教師提問學生作答既可以當作是一種互動也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來深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接受程度。比如,A同學在回答時鏗鏘有力,吐字清晰,充滿自信,而B同學在回答提問的時候確是唯唯諾諾,說話結巴,聲音很小,從兩位同學的回答情況教師就可以看出他們倆平時的性格以及知識掌握情況。所以個性化教學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觀察學生的表現,并通過交流提高對學生的認識。
(二)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針對個性化教學的實現,教學方式也是數學老師需要進行改變的。現在的數學課堂上絕大部分都是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節課滿堂灌,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顯得很被動,他們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學習,所以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就應該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有所創新有所改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更多地采用“引導式”“啟發式”教學來讓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提高。特別是“引導式”教學中,教師在已有對學生的了解上,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引導。比如,數學思維比較薄弱的同學,教師在提問和引導時就更應該層層遞進,由易到難;而對于平時數學成績較好或者數學思維較強的同學來說,教師只需稍加引導點撥就可以讓他們對提出的數學問題有所理解。完善教學方式,對于個性化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三)教師鼓勵學生尋求學習方法
除了教師將教學方式做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從自身出發去尋找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可能通過做題、探索和思考就可以快速地讓自己掌握方法;而有些學生可能要經歷教師講解,然后模仿練習后才能掌握住知識,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得出符合自己學習方法的結論,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的嘗試,然后加以分析比較,進而得出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法。
結論:總之,中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個性化教學可以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可以讓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進而充分挖掘出不同層次不同認知程度學生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鄧志偉.個性化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劉佛連.高中數學個性化教學芻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3).
(成都市雙流翰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