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自2009年開展校園足球以來,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不斷提速,尤其是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開展校園足球的改革方案和政策,為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動力,校園足球的發展迎來了大好的機遇。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已達到27059所,提前完成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關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的任務。
校園足球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學生作為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主體,真正走向足球場受到了許多因素的影響。校園足球要想健康可持續協調發展,必須獲得校領導、家長、教師、學生等相關人員對校園足球價值的認同和支持。因此,本文對校園足球可持續協調發展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1 強化制度建設,鞏固改革成果
在全國校園足球工作初具規模的基礎上,強化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遴選標準、工作規范和考核評價體系。在教學、訓練、競賽、安全風險防范、師資和場地建設等校園足球工作廣泛而深入開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機制,靠機制推動工作落實。在校園足球普及推廣的“點”和“面”已經形成的基礎上,進一步聯成“體”,切實強化對校園足球各項工作的考核評估和督察。
2 暢通升學渠道,突破政策瓶頸
教育部逐步完善足球特長學生的升學機制 ,打通足球特長學生的升學渠道,解決足球特長學生的升學問題,在全國或省市比賽中表現突出取得好名次的足球運動員,給予升學方面的合理政策,贏得校領導、家長及學生對校園足球信任和認可,進一步激勵全國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參加足球運動。
3 改變學生家長觀念,實現合力發展
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應加強全校班主任及廣大足球教師的思想教育,樹立向家長主動宣傳足球價值的思想觀念。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的機會,邀請家長觀看校園足球比賽、參加校園足球趣味游戲和足球文化節等活動,宣傳足球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團隊精神的價值,使廣大家長真正樂意并主動鼓勵孩子參與足球活動。
4 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場地、師資、課程基礎
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教育部多渠道調動社會力量支持校園足球發展,設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項基金。通過多方籌資和財政持續投入,完善足球場地;大力培養校園足球師資,鼓勵與支持足球專業教師進修;引進國外足球強國的教材、教師和教練,拍攝足球課教學視頻并在全國推廣,確保全體學生公平享受校內足球資源。
5 校領導身體力行,發揮“帶頭作用”
“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行”,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足球發展離不開校領導的重視,校領導親力親為,教師及學生也會受其影響參與進來。學校可以試行學校領導每周重要活動安排內部網站公示制度,把參與足球活動作為公示的主要內容之一,接受師生監督,身體力行,形成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6 預防運動損傷,增強應急舉措
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應對足球教師及學生加強防傷觀念的教育,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足球教師應嚴格遵守運動訓練原則,根據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訓練水平和各項運動項目的特點,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在運動前,足球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做好準備活動,還應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
7 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培養學生足球興趣
針對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可以把“足球文化節”作為學校的傳統節日,并制定完整的足球發展規劃,設計開發可行性實踐校本課程。在培養學生足球興趣方面,教育部門要提高足球教師教學水平,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因材施教;通過積極評價使學生的興趣得以強化。
8 落實普及,實現校園足球育人價值
教育部應全面貫徹“育人為主,重在普及”的發展理念,立足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尊重教育發展規律、足球運動規律和足球人才成長培養規律,著力實現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教會足球運動技能、磨練意志品質、打牢中國足球騰飛的人才基礎等“四位一體”校園足球工作目標。
9 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引導觀念轉變
教育部應完善“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出國交流比賽”為一體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在全國廣泛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聯賽并不斷完善聯賽制度。形成“班班參與、校校組織、地方推動、層層選拔、全國聯賽”的校園足球競賽格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應加強校園足球比賽價值的宣傳,具體來說,校園足球競賽的目的應由“以足球代表隊為主”轉向“引導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淡化成績排名,發揮足球競賽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習慣。
(作者單位:濟南市槐蔭區周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