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飛
摘要:體育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為了進一步做好有效的教育學生,老師一直在貫徹執行戰略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從實際效果的角度來看,仍然有一個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要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一定的探究性學習的機會。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也應該放置在培養適合時代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上,科學合理地使用教學方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進而有效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將這些能力逐漸延伸到學生的各個方面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此種情況的出現與教師過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著重要聯系。傳統的體育課堂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為主,這種方式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學生具體的學習成果好壞,完全是依靠他們自己的體育素養和領悟能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為此,選擇在體育課堂當中運用信息技術,因為信息技術能夠讓體育教學工作變得更為科學。以籃球教學為例,學生在投籃時始終無法掌握要領,不會利用手腕的力量,所有球都是通過胳膊推出去的。針對于他們的這種錯誤,使用信息技術給他們講解,通過信息技術對投籃動作的模擬,讓學生明白在投籃時手臂、手腕以及肌肉的狀態。之后,運用信息技術對比用手臂推籃和用手腕投籃時人的身體狀態差別以及籃球的弧度、力量、準度等方面的表現,由此來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投籃的正確方式。經過了信息技術指導后的學生,他們的投籃命中率有了明顯上升,而且訓練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由此獲得進步。
二、立足學生情況,合理設置游戲
對于初中生來說,相較于小學生,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那么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在開展運動量比較大的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深入地了解全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如身體健康情況和體育技巧掌握情況等,從而能夠防止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出現意外事件而威脅學生的安全。雖然初中生不同于小學生,但是在心理成熟度方面仍然不夠,那么他們就仍然喜歡游戲,也不會排斥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游戲。因此,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當中利用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便于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例如,在進行“追逐跑”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游戲來開展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妨與學生開展“捕魚”游戲,讓學生先帶上提前制作好的小麥子,然后再在帽子的前面綁上“魚竿”,然后在“魚竿”的上面掛著“小紙魚”,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來開展游戲。這樣的游戲更加容易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在開展游戲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注意,由于學生已經玩過了很多傳統的游戲,那么一些普通的游戲很難能夠引起他們的游戲,因而教師有必須要增加游戲的難度,盡可能地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不斷對游戲進行改變,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創造出更加新穎的游戲,如“小小推車”“捕魚能手”等。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合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選擇一個富有趣味的游戲來開展體育教學,同時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體育運動技巧,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從而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三、組織體育活動,培養綜合素質
組織體育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計一些體育活動。例如,花樣跳繩比賽、籃球比賽、田徑比賽等,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獲得身心放松,并通過體育活動來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由此來豐富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幫助他們獲得綜合素質的培養,實現學校的素質教育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挑選出身體素質較好、體育潛能較強的幾位學生,將他們組成籃球隊、田徑隊等,并在課余時間組織他們進行訓練,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進一步獲得體育潛能的激發,幫助學生拓寬他們未來的發展道路,也為初中體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帶來助力支持。
四、領悟體育知識,培養自學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已經接觸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那么教師就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學生的已知經驗,適當的引入生活素材,讓學生不斷領悟體育知識。但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教育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初中生在自我調控和管理的方面都存在差異,那么在學習的自主性上就應該更加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就必須要加強引導和培養,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自然地過渡到教材當中,再通過引領示范,通過展示正確規范的運動表象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再不斷進行內化,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前滾翻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分析教材的知識點,然后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在課堂導入的環節,教師可以使用一個球和一個方形物體,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想一想這兩樣東西哪個會滾得更遠和更直?為什么?通過這一問題的引導,學生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然后得出圓形物體會滾得更遠和更直。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入前滾翻的技巧,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了前滾翻的“團身緊,像球才能滾得直,要快,要穩”的特點。接下來,教師可以在此處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并且準確地告知學生的動作要領,讓其進行反復練習。由此可見,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達到傳統教學達不到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就必須要做好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具有趣味性、競技性的體育活動來完成對學生的有效引導,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身體素質、意志品質等多方面的鍛煉,為他們的進步與發展帶來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文勇.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1(16):171-172.
[2]劉建輝.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風尚,2021(04):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