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洋 歐陽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文化遺產視閾下贛南蘇區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通過在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平臺以“文化遺產”、“體育文化”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中文文獻,使用并集方式,檢索到多篇文獻可為本研究的基礎框架、理論支撐等提供有益的參考。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前人扎實的研究基礎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本研究的完成提供了很多的參考點。
1.2.2 訪談法
本研究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文化工作者和從事體育文化研究的學者等進行訪談,所有的訪談均采用半結構化提綱。每名訪談對象的訪談時間再30-40分鐘不等,線上訪談使用騰訊會議、釘釘、微信等移動辦公平臺進行。訪談結果結合文獻基礎,為本研究的完成起到了促進作用。訪談對象名單見表1。
2 文化遺產視域下體育文化的相關概述
2.1 什么是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文化為基本形式和載體的人類遺產之一,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寶貴財富。我們所指的文化遺產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即無形文化遺產,其具有歷史、哲學、藝術和體育等方面的價值和形態,與人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了要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以實現文化遺產利國利民。文化遺產中很多的要素都是以聲音、文字或者是動作等心手相傳,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質和民間習俗的積淀。無形遺產的最大特征是不脫離民族和民眾,它以“人”為依托,通過各種生動形象的圖像、動作和技藝顯示給后人。
2.2 體育文化的內涵
體育文化的敘述形式有很多,從總體上看,體育文化和其他人類文化一樣都是人這個客體在漫長的歷史中以其獨特的思維創造出來的。人類在早期為了生存所使用的基本技能,如跳躍、奔跑等所展現的各項身體素質都是體育文化最直接的展現,那時的體育文化簡單而又明確,不具有太多的外延性。體育文化和其他人類文化一樣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鮮明特征,并對人們的體育行為甚至其他行為進行著制約,從而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
我國體育文化是在東方孔孟思想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的,“中庸平和”是我國體育文化的獨特性,不同于西方的主流文化,其內生性和收斂性是主要特征。體育文化往往帶有很深厚的民族性,所以常常是一個地區或者流域的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及自身發展歷程的總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一種形式,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要點之一。我國五千年的歷史脈絡和56個民族的各種文化及風俗成為華夏兒女的寶貴民族遺產,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2.3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性
2.3.1 傳承性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具有基本的傳承性,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類所利用和傳承。巴格萊要素主義主要是強調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始終將人類最優質的的文化要素進行了傳承,而體育領域中的優秀文化遺產是這些要素星河中一顆閃耀的星,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承擔著豐富人類文化和推動文明進步的角色和使命。
2.3.2 獨特性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特定的民族和國家產生的獨特的審美下的文化形態,是文化的獨特性的體現之一。不同地域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是不同的,當地的居民對體育的理解也是有舵不同的,這些差異共同組成了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但是又同樣彰顯了地域內部體育文化的獨特性和專一程度。
2.3.3 地域性
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根據不同地區和流域和信奉的不同宗教和習俗來進行細致的劃分,這就突顯了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往往是由多個民族組合或在單個民族內開展的民間文化活動,贛南地區是我國江西南部、廣東北部和福建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聚集地,這里有獨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但是伴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和人口的遷移與沖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逐漸融合和發展,也受到外來體育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對外產生影響。
3 贛南蘇區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3.1 將體育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進行傳承和培育
體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主要是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性和傳承性。贛南蘇區很多地方的體育文化都帶有民族性,這些體育文化可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培育和傳承。民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帶有濃烈的鄉土氣息和歷代居民留下的古樸民風,在傳統體育文化的形態上,當地政府應該加強政策扶持,在保護和傳承上給予一定的幫扶,尊重原生態的體育文化。除此之外,贛南蘇區還應該從觀念上關注體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工作,重視體育文化的傳承是開展體育工作的重要路徑之一。
3.2 鼓勵各級學校引進體育文化課程
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需要一個穩健的平臺提供保障。體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也同樣需要各級政府重視,學校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基地,應該將贛南蘇區體育文化進行歸納和總結,進而以課程資源的形式引入到當地的各級學校中,進而擴展到全國的中小學課堂中。政府應該提供資金支撐和政策保障給予各級學校以相應的支持,引導學校、師生和家長參與到體育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工作之中。
3.3 地方高等院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助力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
地方高等院校具有獨特的優勢,人才聚集和學科支撐可以幫助贛南蘇區進一步拓展體育文化傳承和保護的路徑和方式。地方高校在地緣上更貼近當地的體育文化,在體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上能夠發揮人才培養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特別是開設文化保護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可以為體育文化保護培養充足的后備人才。除此之外,高校還有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比如圖書館,研究中心,文化活動平臺等。這些資源都是傳承體育文化的優質資源,高校可以在這些資源平臺上與社會機構進行合作,創造社會效應并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貢獻力量。
3.4 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百姓生活
全民健身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之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全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而體育文化具有的傳承性可以引導更多的民眾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所以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尋常百姓家具有多面好處。首先,發揮了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贛南蘇區的號召力;其次,蘇區民眾逐漸重視體育鍛煉,參與體育文化的傳播;最后,當地民眾可以將體育文化傳播和參與體育鍛煉作為一項終身性的活動。
4 結束語
我國贛南蘇區體育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個性,傳承和保護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保護和發展贛南蘇區的體育文化是開展當地體育工作的重要路徑之一。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和地域性;將體育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進行傳承和培育、鼓勵各級學校引進體育文化課程、地方高等院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助力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百姓生活是傳承和發展贛南蘇區體育文化的路徑之一。
基金資助:江西省體育局科研課題項目:《中央蘇區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編號:2020068)。
(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