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慶磊
“形氣神”文化是中國武術練養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其內涵融合了中國傳統哲學、傳統醫學和傳統養生學等文化要素。三者本為一體,是當代中國武術練養文化的重要內容。然而調研顯示,我國高校武術在教學中很少涉及“形氣神”相關文化,課堂教學依然保持著以武術技術中“練形”為核心的教學現狀,學生對有關“形氣神”文化處于空白。通過對高校武術“形氣神”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探索,提出要將“形氣神”充分融入到武術教學的理論、技術和素質訓練各環節,最終實現高校武術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形氣神”文化是中國武術練養的核心,不僅從“形”、“氣”、“神”三個維度高度概括了武術練養的層次和階段,更是對傳統武術理論中“招熟”、“懂勁”、“神明”思想的高度概括。高校是我國推進武術普及教育的先行地,各個高校早已實現了中國武術課的建設和開展工作。然而,其開展現狀可謂是熱火朝天,但教育成效真是參差不齊或有所偏倚。特別是很多高校對武術教學還是僅僅停留在技術層、表演層,而對武術健身養生文化、哲學思辨文化、時代精神文化等存在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我國高校武術教學模式的影響和限制。新時代,高校應該積極拓展武術教學思維,開發武術多維度內涵文化,開發以武塑形、以武強身、以武益智為一體的教學新模式,為新時代我國高質量人才發展貢獻力量。
1 “形氣神”文化的內涵
“形氣神”文化是中國古人對自然萬物認知文化的高度總結,是對中國“氣”一元論文化的具體概括。關于“形氣神”概念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淮南子·原道訓》,其文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內容不僅闡明了形氣神三者的功能作用,更突出了三者一體,缺一不可的思想認識。“形氣神”文化追其淵源,與中國早期的“氣論”文化不可分割。中國古人認為構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是氣,天地未分之前是混沌一氣的狀態,后“氣”有了陰與陽的變化、平衡和相合后才產生了萬物,可以說“氣”是對世界萬物的核心概括,后面“形氣神”的概念也是在“氣論”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具體分類。即“形”為有形之氣,“氣”為狹義之氣、無形之氣也,神為“氣”之功能的內涵。北宋思想家張載認為:“清氣為神,濁氣為形”,比喻“形”為濁氣所成,神為清氣所化。現代養生學又認為“形”貴在動,即“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神”貴在靜,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2 “形氣神”三位一體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高校武術教學主要表現有三種方向,一是競技套路武術教學為主,二是武術搏擊技術教學為主,三是武術養生技術教學為主。受長期武術教學習慣影響,當今高校武術課教學在技術教學方面更多的是著重武術形體技術方面,即無論是競技武術、武術搏擊還是武術養生術都更多著重于武術套路、架子等形體練習為主,很少涉及對中國“氣”、“神”文化的系統教學,使得當今高校學生不能深刻認知武術的“形氣神”人體科學內涵文化。
2.1 “形氣神”三位一體教學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2020年10月中國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并指出要通過體育實現育智、育心等獨特功能。中國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國傳統哲學、醫學和養生、運動學于一體,是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教育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正如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說:“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對于武術而言,受傳統哲學、醫學等文化的影響,認為人體運動不能單一的局限于四肢百骸的形體運動,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呼吸吐納、臟腑氣機和思維、意識等精神層面。深入研究、系統梳理武術中的“形”文化、“氣”文化和“神”文化,將“形氣神”文化思想、訓練技術等融于武術教學的各個環節,深化整體觀練養思想,強化身體健康、正氣內存和思維專注,精神內斂的學生素養內涵。
2.2 “形氣神”三位一體教學是武術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質量發展是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的新時期發展要求,雖為經濟相關概念,但其引申和影響可以運用于任何學科。國家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高校武術教學隨著社會高質量發展浪潮的掀起,亦應深思自身的高質量教學實踐,為更好的發展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中國傳統武術向來重視“形氣神”三個層次的培養,“形氣神”一體化教學代表了人體運動的整體觀訓練思維,是一種有理論支撐,具有科學實踐意義的理論之法。只專于“形”的武術教學缺乏了根基與內涵,難有深邃的養生文化和精神文化充盈,始終不能突破瓶頸,更不能長久長益。注重“氣”與“神”文化內涵的深研,更有助于對人體內臟文化、氣血文化和精神意識文化的發展。“形氣神”文化實際是內外相合的整體觀文化,是重形、重氣、重意三者統一發展的文化,有助于高校學生整體了解武術運動的內涵,也能更有效的突破技術瓶頸,獲得技術突破,為健身、養生和搏擊等武術功能價值鑄造根基。
3 “形氣神”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構建
“形氣神”文化對于武術教學而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讓高校學生深入了解“形氣神”文化改革舊模式構建新模式是發展的根本和基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主要抓好武術文化教育線、武術技術教學線和武術素質訓練線,全方位融入“形氣神”一體化文化,對中國武術新時代發展將有質的提高。
3.1 “形氣神”文化融入武術教學理論體系
一直以來,高校武術主要以公共課的形式開展,其理論主要涉及部分較為精簡的武術歷史、武術禮儀、武術練法理論等文化,“形氣神”文化相對而言是融合了中國傳統哲學、中國傳統醫學的交叉理論文化,在當今的武術理論體系中很少涉及,主要是因為武術教師的“形氣神”文化認知有限,不能積極忍辱的推廣其內含文化。將“形氣神”文化融入武術教學體系的路徑主要表現為:第一,頂層設計武術理論體系內涵,積極將“形氣神”文化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第二,合理安排武術課堂中的理論學習時間,讓“形氣神”理論能有序的融于武術課堂教學。第三,設計“形氣神”文化理論考核和評價體系,將“形氣神”文化理論深入學生的學習過程。
3.2 “形氣神”文化貫穿于武術技術教學體系
深入研究“形氣神”文化,并充分將“形氣神”文化與武術技術教學充分融合,是“形氣神”文化對武術教育的價值發揮,也是武術技術內涵發展、技術飛躍的必要實踐。高校武術教育的主體內容是武術技術教學,武術技術教學在過程中必須重視“形”、“氣”、“神”三層技術的研究、教學和訓練,特別是通過武術特定技術或動作強化對“形”文化核心、“氣”文化核心和“神”文化核心的訓練。“形”要重動,以筋訓練為核心,高校武術教育要緊緊圍繞著形體健康的關鍵在于運動,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適量的運動才能促進形體機能進行新陳代謝,才能以“形”促進臟腑功能的鍛煉。中國傳統武術關于形體鍛煉方面特別重筋的拉伸,古諺有“筋長一寸、長壽十年”之說。“氣”貴深長,以腹式呼吸和自然呼吸為核心。西醫理論有運動可以促進肺活量,也能有效的進行體內清濁之氣的交換。重視呼吸訓練,不僅可以有效促進進陳代謝,而且還能促使身體運動更加協調、有力。“神”貴靜斂,以靜心養神,斂松意識為核心,武術技術教學中要強化心神內斂的價值,神貴在內斂和靜養,神以形、氣為基礎,倡導武術技術練習要以慢為主,慢才能更好的內斂心神。
3.3 “形氣神”文化深化于武術素質訓練體系
高校武術教育的素質訓練是武術技術發展和身體健康的基礎。在針對性的武術素質訓練體系中積極融入“形氣神”文化,不僅要重視安排形體專門的素質練習,而且還要開發和實踐呼吸吐納、靜心養神等素質。如“形”方面重視柔韌、耐力和力量為主的素質訓練,特別是對身體各部位柔韌素質的練習要特別重視。“氣”方面重視腹式呼吸的相關素質,特別是積極開發一些能夠促進肺活量,重深長呼吸的素質運動。“神”方面要積極融入一些傳統武術中的站樁運動,積極開發靜樁、動樁的技術作為素質內容,定時定量的保證每節課素質訓練的實踐實施。以“形氣神”為理論指導的素質訓練體系的建立和開發不僅能全方位保障高校學生身體的全面健康,而且更有助于武術教育價值的充分發揮。
總之,“形氣神”文化是中國武術練養體系中的特色文化,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積極融入“形氣神”文化,對高校學生掌握體育健身知識和體育健身核心技術等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積極開發高校武術教學中的“形氣神”教學模式成為必然。將“形氣神”文化充分滲透到武術教學的理論環節、技術學習環節和素質練習環節,構筑理論、技術、素質的“形氣神”文化體系,是中國武術在高校更大價值發揮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科學改革和發展武術教育的必要路徑。
基金項目: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2019 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9YB67)。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