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劉明
近年來,由于我國跆拳道項目日漸普及,使越來越多青少年廣泛參與其中。作為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跆拳道具備一定的風險性,尤其是其雙人對抗相對激烈,如果預防處理不當,則可能出現運動損傷,不利于青少年機體發育。因此,本文以青少年跆拳道運動損傷為切入點,分析其發生原因,并提出具體的預防及處理措施,希望以此全面提高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損傷預防處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
作為競技類體育運動項目,跆拳道具備一定的風險性,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受傷情況,特別是其雙人對抗相對激烈。同時,跆拳道運動員以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為核心目標,自青少年時期開始接受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不僅可能發生運動損傷等問題,而且還可能加重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負擔,進而阻礙運動員的個體長遠發展。鑒于此,本文針對“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損傷的預防及處理措施”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1 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損傷的產生原因及預防要點分析
1.1 產生的原因
青少年群體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區別于成年人群體,其外力抵抗力相對薄弱,再者青少年體格較輕,大大增加運動損傷的發生風險。同時,運動員自身技術水平高低也可能加劇或減緩運動損傷產生,尤其是青少年運動員,自身技術水平及實踐經驗均遠遠不足,一旦其反應力下降則可能出現運動損傷。
1.2 預防要點
(1)做好前期準備。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相關教練員盡量于訓練前期,仔細檢查訓練場地及器材,是否出現設備設施老化及地面不平整的情況,叮囑運動員進行各項準備活動,促使運動員由平衡的身心狀態向運動狀態平穩過渡,有助于其快速適應強度更大的訓練任務。同時,協助運動員充分熱身,注重增強其機體柔韌性,提高肌肉彈性,大大降低肌肉損傷的發生風險,必要時于訓練前佩戴專業的護具,有助于防護易損傷的部位,避免碰撞等外力產生傷害。
(2)集中訓練精力。青少年群體不同于成年人群體,其大腦神經系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普遍精力旺盛及活潑好動,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大大增加損傷發生風險。因此,相關教練員叮囑運動員訓練期間始終保持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將其視為快速掌握運動要點及預防損傷的有力舉措,尤其是具體訓練期間,適當強化薄弱部位力量的訓練力度,采取有針對性的訓練手段。同時,訓練時,注意規范技術動作,不得違反人體生物力學規律完成動作。
(3)重視訓練整理。缺少訓練后放松環節,則難以維系完整的訓練體系,特別是具體訓練期間,可能因訓練強度及動作難度等因素,導致局部肌肉產生乳酸,而忽略訓練后放松環節或放松不及時,則可能導致乳酸堆積于肌肉之中,甚至形成“死肌肉”,對后期訓練效果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相關教練員高度重視訓練后整理放松環節,指導運動員逐一拉伸及放松肌肉,不止能保持肌肉彈性,更能加快肌肉疲勞的恢復速度,保證動作完成質量。
2 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損傷的處理措施分析
2.1 扭傷處理
關節韌帶扭傷是跆拳道運動的常見損傷,指因外力作用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所承受的范圍導致關節周圍韌帶拉傷、完全斷裂及部分斷裂的情況。一旦扭傷后,則可能出現皮下出血、疼痛及局部腫脹。因此,相關教練員判斷損傷類型,例如:是否屬于急性損傷等,停止運動員的活動,使用冷水沖刷損傷部位或使用冰塊冷敷損傷局部,以達到減少出血或完全止血的效果,再覆蓋繃帶進行加壓包扎,避免出現腫脹的現象。針對出現關節扭傷的運動員,教練員根據其關節位置,適當墊高扭傷部位,先冷敷處理后再熱敷處理。
2.2 脫臼骨折處理
脫臼指關節脫位,是跆拳道運動的嚴重損傷,而運動員發生脫臼后,教練員鼓勵其保持安靜,不可隨意移動脫臼位置,經簡單固定后及時送往醫院進行系統性治療。同時,按類型,骨折可劃分為閉合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例如:以開放性骨折為例,指骨頭尖端穿過皮膚傷口與外界相通的骨折類型,其損傷相對嚴重。因此,教練員及時使用紗布進行包扎止血處理,必要時可使用木板固定肢體骨折部位,不得隨意搬動運動員頭部,及時送往醫院進行系統性治療。
2.3 抽筋拉傷處理
拉筋又稱痙攣,是跆拳道運動的高發性損傷,而具體處理時,不得過于慌亂,始終保持鎮靜,可通過多種方法放松痙攣部位的肌肉,例如:停止運動后,對痙攣部位的肌肉施加均勻壓力,再緩慢持續進行拉伸,以達到放松肌肉的效果。同時,肌肉拉傷是跆拳道運動的常見肌肉損傷,其類型包括被動肌肉拉傷及主動肌肉拉傷,普遍因運動員前期熱身不充分所引發,一旦出現拉傷疼痛感后則停止運動,于痛點位置覆蓋冰塊或冷毛巾,有助于收縮其小血管,減輕局部水腫及充血的癥狀,不得大力揉搓及熱敷。
3 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青少年群體普遍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如果訓練前期準備活動不充分,或訓練強度安排不合理,則可能出現各種運動損傷。因此,相關教練員高度重視運動損傷預防及處理,增強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增強運動員的自我保護的能力。尤其是在訓練前期,做好各項準備活動,告知訓練期間需要始終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訓練后適當放松肌肉,以此降低運動損傷風險的發生,并促進運動員個體職業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1.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2.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