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應該將學生與生活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練習的整體認識與親身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去解決問題,在尋求解決的道路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創新能力;創新;中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4-0066-02
引? 言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動力。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樂于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一、發現問題,推動創新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核心,也是創新教學的搖籃。而問題來源于生活,在綜合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其中具有價值的問題[1]。
例如,在“改造班級垃圾桶”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展示一張生活照片,讓學生觀察其中包含什么現象。通過自主觀察和教師的引導,學生發現,校園中經常會出現垃圾從垃圾桶中飛出來的現象。
再如,在“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著對問題進行分析、梳理,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是創新的心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大門。
二、有效指導,促進創新
(一)喚醒經驗,頭腦風暴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2]。具體來說,教師首先應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因為它們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因素。怎么才能喚醒學生的經驗呢?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頭腦風暴法是一種有效方法。
頭腦風暴法是一種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向學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和新觀點,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從而迸發出創新的靈感。抑或者,學生收集、整理和內化相關信息,經過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接著在課堂上跟同學交流,進行思維碰撞,產生創意靈感。
例如,在“改造班級垃圾桶”這個主題活動中,教師利用鍋蓋、繩子、蛋糕盒子、籃球筐等物體的圖片,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讓學生進行充分聯想“我們怎么樣才能讓垃圾飛不起來呢”。有的學生想到,可以在垃圾桶上面弄一個蓋子把垃圾罩著;有的學生聯想到,可以將垃圾桶的蓋子設置成像摩托帽那樣可以推開的;有的學生想到,可以在垃圾桶上面做個網狀的帽子……通過這樣的“頭腦風暴”,學生的靈感全部被釋放出來,思維也被打開了。
再如,在“校運會班級入場式創意設計”這個主題活動中,在隊列表演設計環節,教師用一段“運動會入場式隊列表演”的視頻進行導入,其中有籃球、街舞、獨舞等表演,也有利用不同顏色的卡紙的隊列邊沿,還有隊列變幻成NO.1的設計……這時,學生的靈感被激發出來,思維也被打開了。
(二)追問源頭,迸發思維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可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怎么才能讓指導更加有效呢?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層層推進,從而實現有效指導。
例如,在“萌萌噠,壽司君”這個主題活動中,在學生已經懂得制作壽司后,筆者設計了創意壽司環節,展示了創意壽司的圖片,并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壽司照片,對比你們做的壽司,你們覺得哪里不同呢?”學生們回答:“配料加了很多,看起來很美味!”“色彩搭配得很好,讓人非常想吃!”“形狀多!有愛心的形狀,有三角形的形狀……”筆者追問:“配料加了什么呢?”“為什么色彩搭配鮮艷呢?”“怎么做成這么多形狀呢?”這時,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得出了問題的答案。而對于“壽司怎么做成這么多形狀”,學生通過猜想和嘗試發現,有些壽司的形狀還是制作不出來。這時,筆者追問:“同學們,在我們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如果得不出答案,我們還可以怎么做呢?”學生回答:“我們可以再去查找資料,詢問會做的人。”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一步步打開探究的大門。
再如,在“葉子大變身 巧制葉脈書簽”活動中,在葉脈制作過程中,筆者借助“問題單”,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第一次嘗試失敗后,筆者提問:“為什么葉子會煮爛,或者沒辦法刷呢?”學生開始思考。筆者又提問:“到底要挑選怎樣的葉子呢?”學生對剛才實驗的葉子進行了分析發現,葉子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然后,學生查找有關資料發現,桂花葉是最佳選擇。但是,實驗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葉肉刷不掉。筆者追問:“葉肉刷不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一致認為是因為煮得不夠透。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發現,可能是時間原因,也可能是洗衣粉量的原因。有的小組馬上將15分鐘的煮葉時間大膽地修改為25分鐘。有的小組將洗衣粉的量由50克改為75克。結果是,葉子確實是煮透了,但是一片葉子有的部分煮透了,有的部分沒煮透。筆者適時追問:“葉子會出現一部分透,一部分不透,關鍵是什么?”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分析,認為應該是葉子重疊在一起的緣故。學生立即改變策略,采取“細煮慢燉”兩個對策:一種就是一次煮少量的葉子,盡量不讓葉子疊在一起;另一種就是煮很多葉子,利用筷子進行攪拌或用小火慢慢地煮,保證每片葉子受熱盡量均勻。但是,后面煮透的葉子卻被學生們一下子刷破了。這時,筆者繼續引導:“煮熟的葉子太過于脆弱,你們覺得應該怎么辦呢?”學生繼續分析原因,發現了問題所在:不能挑選毛太硬的牙刷,而且刷的時候要保持適當的力度,并且沿著葉脈的方向慢慢地刷、輕輕地刷。
在教師的層層追問中,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不斷完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動手實踐,勇于創新
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我聽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懂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實踐是衡量創新的標準。在學生各種各樣的創新想法被激發出來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檢驗創新想法的可行性[3]。
例如,在“校運動會入場創意設計”這個主題活動中,學生討論出了入場隊列表演設計方案。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的想法很多。但是,各個小組所設計的方案是否可行呢?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進行驗證,更正自己的創意,或者進行再次創意。在小組匯報過程中,教師、學生分別對各個小組的創意進行了點評。學生發現,隊列表演的設計還要考慮時間、安全、難度等因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創意只有付諸行動,才能發現其是否可行,并對不可行的方案再次更改,從而突破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4]。
結? 語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就是這樣不斷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制訂方案、實驗研究、獲取數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不斷地提高,思維不斷地拓寬,創新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以“問題”為驅動,通過有效的指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去解決問題和創新!
[參考文獻]
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俞麗萍.培養自主實踐者: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指導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08):50-52.
程偉,于冬冬.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三個維度[J].教學與管理,2020(12):82-85.
高霞,陳莉,唐漢衛.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困境、成因與出路[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3):76-80.
作者簡介:吳燕婷(1987.6-),女,福建晉江人, 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小學綜合實踐(教育教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