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微
嘉陵江畔的縉云山,是我國同緯度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保護最好的區域之一。縉云山保護區橫跨重慶主城都市區的北碚、沙坪壩、璧山三區,是全國罕有的位于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8年,縉云山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啟動。兩年多過去了,這里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前來登山休閑的市民也愈發多了。
Sitting along the Jialing River, Jinyun Mountain is one of the best-protected areas with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same latitude in China. Jinyu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spans Beibei, Shapingba and Bishan districts in downtown Chongqing, and is a rarely see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 megacity.
In 2018, th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project kicked off in the reserve. Two years more went by, the mountains here are greener, the water clearer, draw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itizens to come to climb for leisure.
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一。這天,北碚區文旅委發布了一條消息:“當前進入縉云山景區游客數量已達到最大承載量的75%,請今日欲前往縉云山景區的游客改日前往。”
縉云山的火爆,得益于近年來對生態環境的大力整治。經過兩年多的全面整治,縉云山的顏值得到極大提升,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
新晉網紅打卡地A New Tourist Attraction that Becomes an Internet Sensation
正月初二,我們驅車來到縉云山,探訪重慶主城區這片“綠肺”蛻變的密碼。
驅車從蘭海高速團山堡匝道下道后,路邊一塊巨大的標識牌寫著“縉云山生態停車場”。這里是重慶首個投入使用的彩色戶外停車場,停車位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在陽光照射下分外好看。一抬頭,纜車正越過我們頭頂緩緩向縉云山上移動。
草坪上,二十歲出頭的伍丹正拿著手機迎著陽光拍照。我們問她在拍啥,她反問我們:“這你都不曉得呀?打卡嘛,這個位置是網紅打卡地。”伍丹的叔父伍林華就住在團山堡附近,說起縉云山的這條公路,伍林華豎起了大拇指,“這兩年變化特別大。”
伍林華告訴我們,“這段路只有兩條車道,車窗外是峽谷,風景好,但是有點嚇人。我剛開車的時候,每次經過這里都很緊張,這兩年路況變好了,剛剛翻新的護欄中間還夾了圓筒,比以前感覺更安全了。”
沿著彩色的公路向前,窗外峽谷的景色與彩色的路面相互映襯,讓人賞心悅目。
縉云山半山腰的黛湖,被網友稱為“北碚的九寨溝”。田欣和女朋友專程從巴南趕來,正在這里為婚紗照拍攝踩點。田欣指著湖邊被裝飾得像鳥巢一樣的秋千說,“網上的照片就是從這個角度拍的,我們的婚紗照準備在對面的橋上拍。”
放眼望去,黛湖四周綠樹成蔭,湖面碧波蕩漾。黛湖步道旁,還有清澈的泉水流淌。在松林小道靠山一側,不時能看到泉水或從地下冒出匯聚成水凼,或從高處跌落形成小溪流,再注入黛湖。有人拎著大大小小的桶來這里取水。
不過,兩年前的黛湖卻是另一番模樣。在湖邊接水的董英壯告訴我們,“水面常年長著水藻,路邊也經常看見塑料垃圾。”原來,黛湖周邊過去全是酒店、農家樂,環境被破壞得很嚴重。
2018年,黛湖區域生態修復項目啟動后,周邊的云登酒店、金湖灣度假村、大罕宮酒店等大體量建筑全都被拆除。現在的黛湖邊,種上了楓楊、香樟、烏桕等本土植物。800多米的環湖道路,還采用生態松針鋪裝。閑暇時分,在黛湖的沿湖步道走上三五圈,再提上兩桶水回家,成了董英壯的生活日常,“我從北碚過來只要二十分鐘,旁邊還有停車場,沒事我就來走走。”
農家樂變身民宿Farmhouse Turned into Homestay
騰龍埡位于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是2021年元旦剛完成生態修復后對外開放的一個景點。沿著石子鋪就的小路散步,潺潺流水從山石景觀中傳來,一旁九層樓高的林上閣,既是森林防火點,也是市民登高觀景點。登上閣樓,北碚的城市景觀一覽無余。
騰龍埡有原住民13戶34人,過去這里搭亂建、環境污染等現象嚴重,受地質條件影響還存在地災隱患。自2018年6月以來,北碚區全力推進縉云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對縉云山生態承載量做減法,拆除多年違建,實施生態搬遷。其中,位于縉云山自然保護區內的騰龍埡也進行了拆違復綠,并且充分挖掘當地生態優勢資源和豐富文化內涵,實現了生態文明教育、森林防火、地災整治等三項功能
孫德紅的清歡渡民宿位于縉云村石華寺組,這里不在自然保護區內,但和其他在保護區外的農家樂、酒店、馬場一樣,經歷了一場整改和升級的陣痛。

清歡渡原先是個名叫雷氏山莊的農家樂,有50多個房間。2017年,孫德紅在樓頂加蓋了一層玻璃頂的“星空房”。改造剛完成,縉云山就打響了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4間“星空房”被納入拆除范圍。
經過整改,“星空房”拆除了,雷氏山莊改名清歡渡,且只保留了13個房間。這一度讓孫德紅擔心下一步的經營,但結果令他驚喜:改造后的房間數量少了、品質高了,每個月的營業額反而攀升。
生態休閑娛樂新方式A New Approach of Ecological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春節假期,不僅開車上縉云山的游客多,爬山的市民也多。
縉云山下的城北健身梯處,是不少市民徒步上山的起點。正月初三,我們在這里跟著登山大部隊再次上山。
從健身梯一直往上,是一條在山林中穿行的石板路。路邊,不時能看見貼在樹旁的白色標簽,標簽上用記號筆寫有數字,估計是植物種類統計用的標簽。路面上還有不少小樹苗,樹苗根部覆蓋著黑色的膜布。

石階盡頭,有一處玻璃棧道。下午三點,棧道上已經站滿了游客。離棧道不遠,就是縉云山的白云竹海景點。
縉竹園農家樂的曾姐正在招呼客人,她是當地人,多年來一直經營農家樂。2018年,縉云山啟動生態整治工程時,她主動拆除了違章搭建的塑料棚,“我們幾代人都住在山上,環境破壞了,麻煩就大了。”
這里共有65家農家樂,號稱“白云竹海”農家樂一條街。過去村民在屋頂、林地上隨意搭建彩鋼棚,衛生環境差,與縉云山保護區實驗區優美的生態環境極不匹配。如今,那些亂搭亂建的彩鋼棚已全部拆除,道路鋪設一新,干凈整潔。
臨近飯點,農家樂的客人也多了起來。在縉竹園農家樂后廚,曾姐把廚余垃圾按垃圾分類的要求整理好后,放到了指定回收點,“這一片的農家樂都這樣,而且是免費清運,垃圾滿了就有人來收。”
衛星是縉云山農家樂的常客,她常去的農家樂原名叫周二哥農家樂。現在,周二哥農家樂更名為遇見自然民宿,內部和外部環境都提檔升級了。衛星告訴我們,“以前客人打麻將、唱卡拉OK的多。改為民宿后,原來打牌的客人也把休閑方式改成了喝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