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明
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工作,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從教中施與正確的管理藝術。畢竟,要達到親其師信其道,先要讓學生接近老師并接納老師,否則,對于大多后進生來說就是對牛彈琴,連教學頻道都沒有調到一致,談何真正的專業授教呢?因此傳統中文化中陰陽結合,辯證施治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也是適用的。不一味劍走偏鋒,而是根據班情和學生實際辯證管理,專業與生活相結合、嚴格與柔韌相結合、知識與情感相融合,做一個思辨中的語文從教管理者,你會無意間發現,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優秀。
關鍵詞:語文;思辨;管理;藝術
南宋理學家朱熹曾在《觀書有感》中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馑际恰皢栆幌滤了趺催@樣清亮? 還不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流進來”,朱熹老先生的這兩句詩真切地講述了一個道理,那即是——源頭活水才是進步的關鍵。而教學中的源頭活水即是學生,怎樣與學生一起進步?“高聲表揚,細聲批評”是不二的法寶,是一對矛盾的思辨統一體。
那么,何謂高聲表揚?高聲表揚即是:當某個學生進步時,一定要多次大聲的表揚,一定要在公共場合極力的大聲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唯其如此,學生才更有學習的動力,才更愿意聽老師的話。而當整個班級獲得榮譽時,更要多次的提及,讓學生的信心滿滿,認為班級在他們的努力下,可以創就一個又一個奇跡。
又何謂細聲批評?細聲批評即是:當某個學生犯錯時,一定要悄悄的處理,讓這個錯誤成為你與他之間的秘密。并告訴他,我希望你今天犯的這個錯誤,在你的人生生涯中,只是歷史!并且只能成為歷史!只有如此,當以后有人從別的渠道得知你的失誤時,才能感悟出“世上哪有不犯錯的人,犯了錯能夠改正,最終還是好同志一枚”;只有如此,你將來才能有資格去教育你的后代“我也曾犯過錯,但是我在錯誤中不斷的汲取教訓,最終才有今天的成就”。其實,這就是語文教學思辨管理中恰當給予學生的“胡蘿卜”和“大棒”。
為何要如此做?社會發展使然!現在的學生,吃過的苦太少,得到的寵溺太多,坎坷曲折對于他們而言,太遙遠,想要讓他們認同老師的觀點,必須得先讓他們折服于老師本人的魅力,這魅力無關乎容貌年齡、高矮胖瘦,只關乎學生對于老師的認同度。
如何讓學生快速的認同老師?需要語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用心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才可以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敬愛。而高聲表揚、細聲批評,給足學生面子,讓學生獲得足夠的面子,讓學生明白,老師愿意去尊重他們,讀懂他們,把學生這源頭活水捋清了,學生對老師的認同度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百度百科中云,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它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據此定義可知,老師在遵循準則的前提下,有引導的作用。于是,我手持“高聲表揚,細聲批評”這不二法寶,以“不忘初心,筑夢前行,邁進新時代”為理念,在教學推進中,開始了新的三步走工作。
第一步,最是那一眼的溫柔。節選自《戰國策·燕策二》短篇文言文《人有賣駿馬者》中有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意思是,希望(伯樂)您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離開時再回頭去看它一眼。賣馬者的意圖很明顯,連伯樂都對我的馬戀戀不舍,你們還不快點買我的馬?好馬只此一匹,晚了就沒有了。有了伯樂的“還”“視”“顧”這一系列動作,結果自然不言而喻。這是賣馬者利用伯樂的名人效應來賣馬,而對于施與班級教學的教師而言,又何嘗不是名人呢?
“不忘初心”既是一個人生命之初的善良,“不忘初心”更是從事教學工作之初的本心,因為有了這份對學生的呵護之心,在細語提醒中,我的教學工作開展地非常順利。
第二步,柔弱中的凌厲。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了一個很實用的教學方法,即:對學生示弱。乍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一位站于講臺上的老師,一位傳授知識的老師,哪里需要通過討好學生來進行教學呢?但是實踐告訴我,確實有如此的效果,這得益于一次帶病上課的經歷。
有一次,我重感冒有將近三天的時間發不出音,于是我便用寫字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我將題目提前發給學生,把答題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結合文本進行分析、答題,在那幾天上課的過程中,連平時一直有說悄悄話習慣的學生都在用心、安靜的聽我“講課”,那幾天的教學效果出奇的好。后來,我又試著用此法,經常在一些小問題上表現得不知所措,讓學生的保護欲膨脹,讓學生集思廣益,最后,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凌厲中的柔意。作為一名老師,該有的威嚴必不可少,它關系著你的課堂能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作為一名老師,威嚴更不可或缺,它關系著你能不能掌好班級課堂之舵。要把教學與班級管理盡可能的分開,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平衡的度,即凌厲中的柔意。
作為教師,我們已經把“容嬤嬤式的偷窺與嚴苛”發揮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心生畏懼之感,但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不能僅止于“貓捉老鼠”的階段,還應有老師是學生靠山的階段,甚至學生在將來畢業后,還可以與老師保持朋友的關系,故而,任教階段的適當調侃是必不可少的,那既是“高聲表揚,細聲批評”的延伸,又是“筑夢前行,邁進新時代”的新教學理念。
凌厲與柔意相輔相成,我收獲了孩子們最真切的認同與尊重。
古人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谡Z文教學中只要善于利用“大棒”凌厲之剛與“胡蘿卜”的柔性魅力,善用育人剛柔,注重從教藝術,心隨教舞,將學生這“源頭活水”激活,就能讓學生這條“渠”擁有“清如許”的快樂學習氛圍,使師生融洽相處,并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相信思辨中的教學與管理,會讓“魔鬼”變成天使,并讓“天使”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林華民《做一流的教學能手》
[2]美國尼爾·布朗《學會提問》
(作者單位:東莞市光正實驗學校,廣東 ?東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