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順蘭
摘 ?要:目前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離異家庭獨生子女更是令人擔憂。為了促進離異家庭獨生子女主動和諧地發展,健康地成長,對離異家庭獨生子女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干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結合學生個案闡述了離異家庭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實施心理問題干預的策略。
關鍵詞:離異家庭;心理問題;學生表現;案例分析;干預策略
我國政府自1979年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獨生子女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而隨著離婚率的上升,離異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問題更是令人擔憂。獨生子女除了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外,沒有兄弟姐妹這層關系,這讓獨生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在他們心里,爸爸媽媽就是家,一旦父母離異,這些獨生子女很容易失去歸屬感,從而變得性格孤僻、自閉,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離異家庭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問題就成了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下面,就結合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來談談對離異家庭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干預的一些做法。
一、學生表現
我班有個叫梁某某的男同學,個子矮小,學習成績較差。我剛接班時發現他性格比較內向,在學校里,很少與同學交談。平時獨自來往,下課總是站在一旁觀看其他同學在玩。上課時眼睛無神,經常發呆,有時就在下面偷偷看課外書或在書本上亂寫亂畫,有時還向周圍同學扔小紙屑。課后經常不完成作業。我找他談話,他一聲不吭,面無表情。我感覺他有很嚴重的自卑心理問題。
二、案例分析
通過我對梁某某同學的觀察以及與其家長談話中了解到他產生這些現象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庭環境突變。梁某某同學的父母在他讀四年級時離異,他被法院判給爸爸撫養,而他爸爸平時工作較忙,無暇照顧他。父母離異后,他得不到母親的愛,給他造成巨大的心靈創傷。他總猜疑別人會在自己背后說他父母離婚了,由此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2.長輩的過分嬌寵。父母離異后,他就住在爺爺奶奶家,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爺爺奶奶對他嬌慣溺愛、縱容放任,對其千依百順,他在家里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
3.學習缺乏自信。他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大人也沒有給予他關愛和正確的引導。父母離異后,一個孩子需要的良好的學習環境得不到保障,加上缺少目標和動力,成績越來越差,到了六年級他就有了厭學的情緒。
三、對學生心理問題實施干預的策略
(一)愛與鼓勵是是最好的良藥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離異家庭獨生子女,他們渴望親情,對老師的愛更為敏感。如果教師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愛意和溫暖,他們就會獲得更多的自信,變得更加樂觀向上,這樣子教師與學生之間才可以構建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只有師生之間建立起這種親密信任的友好關系,學生對老師的戒備心才會放下,才會把自己的彷徨無奈和煩惱等不開心的事情告訴老師。針對梁某某同學學習、生活上出現的種種問題,首先我主動找他談心,了解他為什么會出現那些問題,是否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接著我與他以書信的形式交流,讓他把自己不開心的事以文字或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減輕心理壓力。并在回信中給予他有效的心理輔導,教會他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調節內心壓力,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向好的方面去想,經常保持愉悅的情懷。慢慢地發現他對我沒有了戒備的心理,我又鼓勵他把自己高興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師、家長訴說,與別人共享歡樂。
(二) 同學幫助,讓其融入班級集體
大部分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會覺得自己很卑微,有很強的自卑感,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他們心底里渴望得到幫助,但又不愿意主動要求幫助,同時他們又特別需要他人的尊重、關心、體貼。無論何時,不能揭他們傷疤,更不能嘲笑和歧視他們。為幫助梁某某克服自卑感,讓他的心靈得到撫慰,我先組織班干部主動關心和幫助他。然后通過班干部帶動其他同學去親近他、關心他,熱心幫助他解決一些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讓他從內心感受到同學對他的關愛和尊重,感受到班集體給他的溫暖,讓他恢復自己的自尊心,幫助他改善與同學朋友之間緊張的人際關系,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后通過搞一些班級集體活動,讓他與其他同學一起參與,增強他與同學之間的感情。
(三)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
挫折和失敗是困擾離異家庭獨生子女的又一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脆弱的內心更害怕遭受挫折和失敗。梁某某同學同樣也有這個心理問題。為了讓他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失敗和挫折,我平時會幫助他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我會對他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及時表揚,多點鼓勵和贊賞他,讓他重獲信心。我發現他有跑步的特長,于是在校運會上安排他參加200米的田徑項目。在賽道上他為我們班贏得了榮譽,老師同學為他喝彩,這時他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事后我安排他做“體育科代表”,讓同學們向他學習。梁某某感到老師和同學都很重視他,在體育課上也積極表現自己。
(四)積極與家長溝通,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影響巨大。所以平時老師要積極主動與家長聯系,對家長教育子女方法進行及時指導,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為干預學生心理問題創造有利條件。
四、輔導效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梁某某同學終于有了很大的改變。找他來談話,已經有問必答。他還經常與同學一起參加課外活動,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更為高興的是,他能主動向老師問好,同學們還常常看見他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
結語:面對目前離異家庭獨生子女中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要教育工作者處處做有心人。善于從學生的外部表現中,去透視其內心秘密和個性特點。從多方面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尋找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增強自身承受挫折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致力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曹梅靜.心理健康教育C證教程
[2]劉利群.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J]. 教學與管理,2000,(8).
[3]盧燕妮.小學生自卑心理的表現及消除對策[J]. 新教育,2017,(01)
(作者單位:肇慶市第一小學,廣東 ? 肇慶 ? 5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