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義生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開始飛速發展。但是在城市建設發展的背后呈現出城市規劃不合理,基礎設施缺位、城市管理不善、監管機制落后等問題,嚴重限制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問題。本文以廣州市為例,運用文獻研究、比較分析等方法,在城市治理和服務等相關理論闡述的基礎上,全面闡明廣州市政府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對廣州市政府城市建設管理問題的對策,從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角色定位、公眾參與等方面來進行闡述,并且從理念、制度、措施、治理四個方面提高城市建設的本領。從而推動城市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城市,達到社會和諧穩定和諧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問題;對策
1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廣州市政府城市建設管理概況
邁進21世紀后,全球城市化進程加快,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效果顯著。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國家經濟重心城市,廣州的輻射作用日益明顯,城市經濟發展顯著,城市地位的不斷提高。2019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3628.6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8%,增速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743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30.59萬人,城鎮化率86.46%。廣州市經濟的飛速增長以及管理面積增大,不斷促進著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體制的產生和變革。
1.2 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
1.2.1城市建設具有隨意性
廣州市城市綜合管理包括了城市規劃建設方面,但廣州市城市建設受到政府官員影響極大。首先受傳統行政觀念影響,GDP作為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是極為重要的。政府官員為了追求政績,就把城市工作重點放在城市GDP的增長上面,為了GDP增長,他們就會建造各種“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領導從自身利益出發,為了樹立威信,提高在位的政績,在城市建設上指手畫腳,推翻前任的規劃,急功近利浪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靠“大手筆”的城市擴張瘋狂追求政績,毫無規劃可言。
1.2.2 城市環境污染
近年來,廣州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環境的治理,造成城市環境質量下降。廣州市是全國的經濟重心城市,2017年廣州市生產總值達到21503.15億元,增長7.0%,生產總值位列全省第二,常住人口1449.84萬人。經濟的飛速增長導致城市結構臃腫,人口劇增、交通擁堵、資源消耗高,間接導致廣州市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嚴重阻礙了城市健康發展。
1.2.3城市建設決策系統封閉
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決策研究大多局限于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內部,在封閉性決策中,缺少政府外的競爭者,容易降低決策的創新活力,從而導致大量的錯誤決策。《城市規劃法》規定:城市建設與規劃,應當由政府組織專家調研項目的可行性,再向公眾征詢意見。但現實是城市的規劃是行政部門內部自己根據領導層的規劃做出編制、修訂、審批到通過的一系列流程,而專家和社會公民被排除在外,往往都是決策出來后,專家和公民才知道。城市建設管理決策的過程往往充訴著政見和利益沖突,程序的規范化需花費很長時間,同時影響了城市建設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2 影響廣州城市建設管理能力的原因分析
2.1城市建設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
城市建設管理制度不全。在國家層面中,關于城市建設管理法律制度領域上一直沒有出臺一部專門統一針對城市建設管理的法律,這樣子造成各地政府在執行城市建設管理問題上缺乏了法律的保障,也造成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同時也沒有一部統一劃分城市建設管理主體、職權、范圍和責任的法律,這樣子造成執法部門、執法人員在多頭執法過程中,職能重疊、責任推諉、權限不明、權力缺位與越位時有發生。廣州目前執行的城市建設管理法規是地方性法規--《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行條例》,但是廣州市城市管理條例只是部門規章級別,不是法律法定授予的,所以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在行使職權的時候充滿了爭議。
2.2城市建設管理公眾參與度不高
城市管理的成功離不開城市公民的參與,城市建設成果是由公民共享。公民在我國擁有知情權和參與權,現實上看,公民對城市建設管理的參與興趣不高,熱情不大,有著事不關己的態度。部分公民的缺乏主人翁意識,思想還留在過去政府包辦一切的做法。也存在一些政府監管部門很少向社會公布有關建設的信息,宣傳不到位,公民接觸不了這些行政部門內部信息。即使公民接觸到了解到這些建設公告,向有關部門建議可信的方案,出于多種原因,也會被相關部門拒之不理,使得公布建設管理信息成為形式化主義。
2.3城市建設監督管理欠缺
城市建設管理在監督管理方面涉及到部門眾多,有些部門工作相互重疊,容易出現部門工作“越位”或“缺位”的情況。比如街道攤位問題,住建部門和城市管理局都有權進行管轄,但卻沒有清晰的法律條文或地方法規明確責任的主體,一但出現問題,各部門就會相互推諉。難有真正相關的部門的強力監督。各部門管理與執法職能不夠清晰,因此缺少真正的監督機構對城市建設的監督。
3完善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的對策建議
3.1健全建設體制機制,完善法律制度
完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具體條文要做到精細化、法律化、科學化,明確各行政部門的職責,加強各部門橫向和縱向溝通。明細化的法律制度和和針對性的政策可以讓執法人員有法可依,清晰的法律文件使城市建設能擁有完善的政策支撐。同時,城市規劃委員的組成應該多元化,應由政府官員、規劃專家、學者、公眾組成,重點解決地方領導隨意決策、規劃管理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
3.2強化公眾權利意識,提高公眾參與性
我國公眾的權利意識比較薄弱,很多公民不了解自己公民權,也很少主動去行使權力。沒有參與,何來監督。作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應強化公共權力意識,行使應有的知情權、表決權、聽證權、監督權等,同時樹立主體意識、法制意識、責任意識,踴躍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各項活動,做到與政府良性互動。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質,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并且保持參政的激情,踴躍參與政治生活,表達意見與建議。在參與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參政才能,從而增進政府建設的回饋性。
3.3建立城市建設管理平臺,促進城市數字化管理
進一步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城市建設管理平臺,對關于城市建設管理的一切信息包括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信息通過平臺進行發布,通過對信息的整合,完善智慧城市的數據云平臺,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
4結論
廣州市正處于經濟發展高速時期,為了順應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必須加強城市建設能力。本文針對廣州城市建設管理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刻的剖析,探尋廣州市存在的城市建設管理問題,并從管理體制、管理監督、管理能力以及公民參與四個方面來研究和探討其存在的原因。作用在于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能力的發展,并且進一步提出完善廣州市城市建設管理的對策:針對管理體制,建立正確的制度理念;針對管理監督,強化多方參與意識;針對管理能力,應切實提高管理意識;針對公眾參與,應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為今后完善廣州市建設管理提供一定參考,確保廣州市建設管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呂德雄.管理現代化:城市管理優化的目標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1999(1):24
[2]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葉南客.城市管理模式比較論[J].學海,2000(1):79
[4]柳麗.論政府城市管理職能的服務型轉向[J].知識經濟,2007(9):55
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