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寧英
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文化科目,學習語文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思維理解能力,學好語文可以讓學生懂得更多的文化知識和道德素養,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新課標改革要求在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時代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可以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之間;有效互動;研究
引言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對于有的教師而言,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運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機械為學生講解知識,學生在這種被動狀態學習下,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化,漸漸會失去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利于學生思維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需要注重學生的思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師生互動,通過其溝通,使得學生的參與性不斷提高,促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化,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增加互動機會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理解課文的意思,跟著教師講課的思路思考問題,將自己置身于語文課程學習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提高對文章的學習理解能力。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待周圍的事物容易產生很多疑問和聯想,空間想象力極其豐富,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歡模仿和游戲,在學習中直觀具體的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以感知為主學習,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化知識。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設置情境時要因材施教,備課過程中要結合文章內容設置和文章內容大概一致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并熟悉情境中的環境以及物品的擺放位置,從而使結合課本內容學習的語文知識更有帶動性。在學習新的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對書本有大概的了解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故事發展情節展開表演。每個學生都要有感情地扮演相應的角色,可以適當發揮想象力,豐富人物特征,把人物演繹得更生動。通過互動表演,讓學生置身其中,參與新課程的學習,這種情境模式中的師生互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演能力,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并融入集體。教師在和學生的近距離互動中,能掌握學生的喜好,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發揮自身優勢,展現個人才能,對每個學生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地摸透學生的各種心理,以便以后有針對性地指導和教學,有利于班集體的良好發展。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采用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學生互動的積極性,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設置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競爭,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有效的互動。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對這篇文章進行整體閱讀,讓學生對文章當中所闡述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件以及其創新精神進行一定的認知和理解,然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然后老師用自己的語言將文章當中所蘊含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同時老師可以針對相關的文本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例如“諸葛亮為什么會借箭成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文中的人物當中,諸葛亮的智慧排第幾?為什么?”然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設置的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并且每個小組推薦出一個成員來回答設置的問題,老師可以將每個小組的回答板書出來,然后集體對他們的回答做出一定的判斷和分析,老師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總結和補充,對回答比較優秀的小組給予相應的獎勵。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課堂互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課堂互動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三、優化課堂提問環節,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
在師生互動中,運用最多也是常用的方法就是課堂提問,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為了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其參與性獲得提高。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可充分利用網絡,為學生在網絡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并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出來,由此還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可這樣提問,描述一下桂林的山和水?由此在對課文重點內容指導學生仔細進行閱讀,并將問題的答案尋找出來,促使師生更好地互動。
四、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拓展師生互動空間
為了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光在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加強實踐環節,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使得教學空間拓寬化,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課外和課內相結合下,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來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讓學生對動植物逐漸熱愛,產生熱愛之情,使得學生課外生活豐富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想要有效地實現互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教師首先要將自身固有的觀念和思想進行轉變,只有真正地實現了轉變才能夠實現師生高效互動。此外,小學生也應該積極的配合教師的工作,相互理解和尊重,進而不斷地提升師生互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寇越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分析[J].新課程,2020(47):62.
[2]鄭春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165-166.
[3]張營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析[J].知識文庫,2020(12):155-156.
(廣西陸川縣沙湖鎮官山小學 53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