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胡日查
【摘要】脛骨平臺復雜骨折作為臨床骨科中常見的一種創傷,其可以采用多種治療方法。手術治療作為一種直接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廣泛應用于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臨床治療中。治療期間主要遵循解剖復位關節面及良好內固定等治療原則。臨床上常規內固定治療方式的應用雖具有一定效果,但極易發生內固定失效、皮膚壞死等多種并發癥,進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目前,隨著微創技術的持續發展,小型內固定系統逐漸應用于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臨床治療治療中,其綜述如下。
【關鍵詞】小型內固定系統;脛骨平臺骨折;應用;研究進展
脛骨平臺骨折作為一種常見的關節內骨折, 其具有復雜性的疾病特點。由于膝關節內結構較復雜且為人體的負重關節,因此極易由并發癥持續發展造成膝關節功能障礙。隨著對脛骨平臺骨折研究的不斷深入, 小型內固定系統成為改進及完善手術治療的一種重要技術,其可以持續改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本文研究分析了小型內固定系統在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應用的研究進展,其內容綜述如下。
1小型內固定系統的方法
現階段,小型內固定系統應用于復雜脛骨的治療中具有比較顯著的療效,進而較大程度上保障機體早期功能鍛煉和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其主要手術步驟為:首先給予患者連續性的硬膜外麻醉,隨后依據機體骨折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口,其中對于雙側平臺骨折者,則應用膝前正中切口, 依據暴露范圍確定其切口的長度, 向兩側分離其皮瓣,在內側橫斷其半月板脛骨韌帶,手術結束后進行修補。在外側部分則將髂脛束橫斷, 由半月板下方進入到關節內,術后修補髂脛束。此入路方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兼顧雙側平臺,能夠更加清晰的顯示脛骨平臺面情況,同時其未對半月板以上關節、滑膜結構等部位產生影響,持續降低粘連情況的發生率。對于關節面塌陷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應該利用關節面下干骺端開窗的方式,借助特制鋼棒對關節面進行敲擊及托起,其可以有效避免直接撬撥對關節面的損壞,從而有效促進關節面的平滑和預防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關節面下的骨缺損用植骨方法處理。另外,應該依據機體骨折情況選擇內固定方式,其主要包括:Ⅰ型或 Ⅳ型骨折均利用3.5 mm系統松質骨螺釘加抗滑鋼板對患處進行固定;Ⅱ型骨折則利用關節周圍鋼板進行固定;Ⅲ型骨折者則應用排狀螺釘固定;Ⅴ型、Ⅵ型則利用關節周圍鋼板聯合前內側抗滑固定實施骨折固定。
2 小型內固定系統治療的優勢
小型內固定系統治療的優勢為:①治療時間短。其固定鋼板的形狀設計嚴格參照人體脛骨的解剖輪廓,手術中尺寸比較適宜,具有簡便、耗時少等治療優勢;②切口小。小型內固定系統固定時是由脛骨近端皮下做一個小切口,避免對骨膜的影響和損壞,鋼板由折處被送至遠端。對于兩分骨折及粉碎骨折等危重患者,只要未出現軟組織嵌頓且具有良好的力線,就可以避免骨折斷端的完全暴露。小型內固定系統在粉碎嚴重骨折者的臨床治療中的效果尤為顯著,其既可以對機體內骨折處軟組織、骨膜血運等部位進行充分的保護,同時也較大程度上提高手術治療的便利性,持續縮短手術時間。③操作簡單。小型內固定系統的配套操作器械可以依據患者骨折情況適當調整鋼板與骨面之間的距離,瞄準支架能夠透x線。鉆孔、旋入鎖定螺釘均可以在專用的導向套管內實施,利用帶扭力限制的電動螺絲刀旋入自攻鎖定螺釘,從而實現對骨折部位有效鎖定的目的。④固定效果理想。小型內固定系統與帶鎖髓內釘、內固定支架等方式相同將其固定于骨折部位的遠近端,如螺釘與鋼板有效鎖定后,其可以與鋼板形成一個整體,具有比較顯著的內支架效用,其固定結束后鎖定釘呈犬牙交錯樣,可以有效提高固定的穩定性。其在出現軸向負荷時則不會對螺釘產生影響,從而實現比較理想的固定效果。⑤受力均勻。普通鋼板是利用螺釘對骨骼的把持力有效將鋼板固定于骨骼上,而對于骨質疏松者而言,疏松狀態的骨骼無法給予螺釘充足的把持力,極易出現螺釘松動等不良情況,進而造成內固定手術效果極差。小型內固定系統中所選取的鎖定螺釘間相互成角,進而促使鎖定螺釘受力趨向于均勻,與鋼板共同組成一個內固定框架,其具有穩定性。同時骨質疏松癥狀并未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較大影響。⑥恢復快。小型內固定系統鋼板于脛骨外側面進行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骨折部位的完全暴露,持續降低對骨折周圍軟組織的損壞率,同時鋼板與骨界面無直接性的接觸,可以有效預防鋼板對骨膜的壓迫和降低對骨面的應力遮擋率,較大程度上對骨折端的血供情況進行保護,從而在短時間內促進骨折部位的恢復;⑦鍛煉早。功能鍛煉作為骨折治療的原則,早期功能鍛煉的開展可以有效促進機體內骨折愈合、關節功能恢復。同時小型內固定系統的應用可以為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增加強大的自信心,進而促進骨折愈合、關節功能的恢復,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應用小型內固定系統技術,其可以有效優化各項手術指標,患者臨床恢復速度快,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巖, 段德宇, 劉國輝,等. 關節鏡輔助復位內固定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21, 23(02):116-120.
[2]劉彥, 區文歡, 揭牧夫,等. 基于3D打印的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微創手術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效果比較[J]. 廣東醫學, 2020, 041(004):358-364..
[3]胡永軍, 崔海勇, 任戈亮. 后側入路T形支撐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后柱骨折[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9, 27(10):12-16.
[4]方家潔、曹豫江、翁劉其、李明. 關節鏡輔助下不同內固定方式治療兒童脛骨髁間嵴骨折的療效對比[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20, v.45(08):31-36.
[5]劉兆杰, 賈健, 胡永成,等. 脛骨后外側平臺骨折手術入路及內固定方式的研究進展[J]. 中華創傷雜志, 2019, 35(004):368-376.
[6]徐磊, 石興雷, 韓玉虎,等. 單與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比較[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0,45(12):1081-1084.
[7]祖波, 汪建軍, 劉金銳,等. 經改良前外側腓骨小頭上入路復位內固定治療累及后外側柱脛骨平臺骨折[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0, 34(06):39-43.
[8]李杰輝, 林焱斌, 余光書,等. 閉合性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的內固定術治療進展[J]. 中華外科雜志, 2019,57(3):236-240.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