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合 嚴紅 曾瑜 劉艷艷 劉瑋 馬弋力
【摘要】:目的:對心臟病患者家屬實施心肺復蘇培訓前后比較 。方法:本次研究選取本院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跟蹤治療的心臟病 患者 168例,采用心臟病心肺復蘇培訓干預方式,按照電腦隨機法隨機選取將其分為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實驗組患者 84例,男性 35例,女性49 例;對照組患者 84例,男性 42例,女性 42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有研究學意義。分析差異性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家屬培訓前后心肺復蘇綜合能力評分差異,患者的依從性。結(jié)果:研究結(jié)果表示實驗組不滿意0例(0.00%),綜合滿意84例(100.00%);對照組不滿意6例(7.14%),綜合滿意78例(92.86%),(p<0.05)。結(jié)論:綜上所述,對心臟病患者家屬實施心肺復蘇培訓干預后,其家屬心肺復蘇實踐能力、理論能力等有較大發(fā)展,培訓后,經(jīng)過規(guī)范性心肺復蘇后心臟病患者治療滿意率更高,建議研究推廣。
【關(guān)鍵詞】: 心臟病患者;家屬;心肺復蘇;培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對健康的觀念發(fā)生改變,大多患者家屬開始嘗試提升自己的應急能力,提升患者應急治療質(zhì)量。心臟病猝死屬于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突發(fā)病,嚴重威脅了患者生命健康。大量心臟病急診案例表示,心臟猝死干預時間越提前,其對急救效果最佳。心肺復蘇是最為常見的急救措施,其關(guān)系到患者的搶救質(zhì)量。醫(yī)學研究表示,但大多掌握心肺復蘇技能的心臟病患者家屬可以及時急救猝死患者,提升心臟病患者復蘇成功率。本文針對心臟病家屬心肺復蘇培訓教育為研究內(nèi)容,分析對心臟病患者家屬的培訓效果,心臟病患者的依從性,現(xiàn)將相關(guān)病例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跟蹤治療的心臟病 患者 168例,采用心臟病心肺復蘇培訓干預方式,按照電腦隨機法隨機選取將其分為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實驗組患者 84例,男性 35例,年齡為 36 歲 - 75 歲,平均年齡為( 53.2± 3.95)歲,女性49 例,年齡為 48歲- 78歲,平均年齡為(54.2 ±4.98 )歲;對照組患者 84例,男性 42例,年齡為41? 歲 - 78 歲,平均年齡為( 50.3± 5.14)歲,女性 42例,年齡為 38歲- 71歲,平均年齡為(59.2 ± 2.85)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有研究學意義。分析差異性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家屬培訓前后心肺復蘇綜合能力評分差異,患者的依從性。
納入標準:(1)經(jīng)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師診斷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家屬,如有多名家屬,由患者指定一名參加本研究;(2)年齡 20-70歲;(3)小學以上文化水平;(4)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培訓計劃。
排除標準:(1)過去2年內(nèi)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有嚴重的生理、心理或精神疾病者;(2)家屬為醫(yī)務工作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家屬采用常規(guī)化的醫(yī)療講解干預,為患者家屬講解心臟病患者常見癥狀、及用藥和生理特征,告知心臟病突發(fā)應急處理措施,發(fā)放心臟病急救宣傳手冊。
實驗組患者家屬采用定期入院培訓指導干預,在基于對照組的干預基礎上采用以下措施:①為家屬進行心肺復蘇急救測試,分析家屬對心臟病的認識程度,確定培訓方向和內(nèi)容。②采用一對一模擬培訓,為患者家屬演示并指導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操作方式。③每周測試患者家屬的應急能力,心肺復蘇操作規(guī)范能力(為期一月)。④為患者家屬講解應急護理措施、心臟病患者心理輔導,日常護理措施,提升其家庭綜合護理能力。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x±s),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
2.結(jié)果
2.1兩組心臟病患者總滿意率對比見表1
2.2兩組心臟病患者家屬培訓前后綜合能力變化對比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年化的進程,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同時心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發(fā)病率也明顯上升。對于心臟病患者而言,心臟驟停具有突發(fā)性,需在第一時間對其心肺復蘇,贏得治療時間。考慮到疾病突發(fā)性,醫(yī)院急診時間影響,可通過提升病人家屬的急診治療能力,如心肺復蘇培訓方式提升患者治療及時性。
【參考文獻】
[1]范昀.家屬參與式護理干預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shù)后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中的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26-27.
[2]李文歡,楊和銀.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家屬健康宣教中引入教學反饋策略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22):5092-5095.
[3]S. Buchholz, F. Born, S. Brunner,等.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ow to Triage the Patients?[J]. Thoracic & Cardiovascular Surgeon, 2018, 66(S 01):S1-S110.
重慶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重慶 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