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截至目前,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成功率不足5%,遠低于歐美高校的20%,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提出,高校開始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政府也對大學生“雙創”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為做好大學生創業實踐工作奠定了基礎。然而在實踐中,社會創業環境不夠濃厚、創業實踐機制不夠完善、學生創業水平不高等問題成為影響創業實踐進程的重要因素。對此,高校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從環境、機制、方式等角度出發,著力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完善創業機制,重視創業水平,為當代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的深入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雙創”;大學生;創業實踐
高校開展的創業實踐教育是基于“雙創”教育戰略背景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是當代大學生明確就業方向的具體支撐,在“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可享受到政策、資金、技術等支持,而且“雙創”實踐項目的開展對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為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高校已創建了多項彈性學分制政策,允許在校學生創業,同時加大創業實踐項目的開發力度,多渠道為大學生提供助力。 由此可見,對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于“雙創”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意義
1.有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如今社會形態千變萬化,社會就業形勢也十分嚴峻,鼓勵創業、保護創業、崇尚創業的觀念正興起,為大學生以創業促就業提供了現實支撐,而且高校大學生參與創業能夠帶動一部分人實現就業,進而緩解現代社會就業緊張的局面。
2.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價值
國家提倡的“雙創”戰略,不僅能帶動大學生實現就業,而且還能帶動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另外,大學生還能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激發其對更多領域的求知欲和探索 欲,從而滿足自我精神追求,實現自我價值。
3.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通過對國內外大學生創業狀況分析可知,我國大學生創業與國外大學生創業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在創業實踐項目進程中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不足, 導致學生創業項目創新度不夠、創業內容缺乏吸引力。 而新時期“雙創”背景 下,高校積極與社會多方力量合作,為學生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創業平臺,能夠極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業積極性,提升其創新能力。
二、基于“雙創”的大學生創業實踐中的困境
1.創業氛圍不夠濃厚
“雙創”戰略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面臨氛圍不夠濃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當前社會大眾對于創業認同感普遍較低,尤其是鄉村地區,創業文化及創業精神較為欠缺, 使得社會創業氛圍不夠良好。 創業氛圍的薄弱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激發與參 與創業的積極性。
2.創業機制不夠完善
當前部分高校還存在創業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的開展。 其一,部分高校與政府、社會企業、教育機構等平臺深入協作機制較少,使得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只能在校內開展, 項目實踐性受到限制。 其二,政府對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支持力度不強,融資投資、創業項目、培訓教育層面所需的支持都還未全部落實到位,延緩了學生創業實踐進程。
3.創業水平質量不高
多數大學生涉世未深,對社會發展和創新創業了解不夠深入,而自身知識基礎和創新能力又十分有限,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起點低、技術含量低的創業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創業者在高技術上不占優勢,創業魄力及創業風險投資能力較為欠缺的現象逐漸浮現。
三、基于“雙創”的大學生創業實踐解決路徑
1.打造創業基地,提供創業資源保障
學生創業是由創意孵化、公司初創、創業發展三個階段組成,每個階段都需要專門的指導跟相應的資源。創意孵化階段需要專家對學生的創意進行甄選,然后再打造成可以落地的創業項目。公司初創階段需要成熟的創業團隊,需要創業初始資金,同時對場地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創業發展階段則需要進行較大規模融資,也需要擴大規模等。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學生創業初期所面臨的每一個問題基本都需要學校出面解決。所以需要高校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應對,成立高校創業園是一個好的選擇。高校創業園是一個創業指導平臺、也是服務平臺、更是保障平臺,能為創業學生提供創業實訓、創業交流等活動。高校創業園不僅能提供足夠的場地,還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同時其配套的創業政策也能為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創業軟環境,能極大地降低學生創業的成本,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從而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成功率。
2.豐富項目來源,提高創業質量
好的項目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個好的創業項目,要么是模式新,能盤活更多資源,并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要么是技術新,能提供前所未有的產品或服務。然而模式容易模仿也更容易被替代,這個弊端對于資源欠缺的學生來說是致命的。而基于新技術的創業,由于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使得這類創業在競爭上有著天然優勢,所以只有具有高新技術的創業項目才更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也只有這樣的項目才更有競爭力。高校依托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化學、微加工等前沿領域,通過對接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開展科學研究,便能更好地占領科研高地,這樣的項目往往能與市場上的技術形成代差,從而也能更好地轉化為極具競爭力的創業項目。創業學生若能從中選取創業項目,必定能提高創業項目的質量,從而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王清艷.“雙創”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的路徑選擇[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92-93.
[2]林濤,韓鳳琴.雙創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8):39-40.
[3]李祿峰.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價值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20(11):38-39.
[4] 范亞麗,陳旭陽.當代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的路徑[J].黑河學院學報,2020(4):76-78.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簡介:王濤(1980.05-),男,漢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工作單位: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食品發酵與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