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萍萍
【案例背景】
《商品倉儲物流》是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由于學生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存在著欠缺,以至于很多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夠扎實,思維深度不足,對概念性的知識興趣寡然。因此,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使他們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電商與生活是相互聯系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描述】
片段一:知識,源于生活
授課過程中,包裝儲運圖示標志的概念比較繞口,內容較多,不易被學生記憶。因此,借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線上購物的情節剖析概念。在課堂上拿出3個不同商品的外包裝箱子,讓學生直觀接觸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你認為,什么是包裝儲運圖示標志,這個標志有什么作用),觀看微視頻。微視頻內容為:客戶下單成功后,包裹打包出庫到中轉站的暫時儲存以及最終送到客戶手里的整個裝卸搬運的操作片段。觀看完微視頻的學生對概念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教師再通過反問的形式,讓學生來述說商品儲運圖示標志的概念。
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情。把課堂交由學生去演繹,將學習的主動權還于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真正主人翁。以生活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從生活中獲得新知。
片段二:學識,寓于生活
根據國家1990年指定的標準,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有12種,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課前,收集一些外包裝箱子上的儲運圖示標志并用照片記錄下來,與組內成員共同討論標志的名稱及使用說明。通過觀看課前微視頻及對課本的預習,完成課前微任務,初步認識12種包裝儲運圖示標志的名稱及使用說明。因此,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通過“異標異物”的課堂活動,為儲運過程中 “蛋糕奶油”、“隱形眼鏡”、“感冒靈顆粒”及“陶瓷水景觀”這四種商品,根據商品各自的特性設計包裝儲運圖示標志,并說明理由。
一堂課的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果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同學的主動參與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面廣,課堂效率就高,教學效果就好。把日常所接觸到的商品搬到課堂中,不僅吸引注意力,還激發了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在迫不及待地情緒中去積極探究知識。
片段三:學問,歸于生活
本環節是課堂的第二個活動環節“異標同物”,這也是解決本節課難點的關鍵所在。全班41人分6組,每組由5-7個成員組成,組內依次選出記錄員、發言員及討論員。其中:1、2兩組的崗位角色為“裝卸員”、3、4兩組的崗位角色為“送貨司機”、5、6兩組的崗位角色為“倉管員”。各小組結合自身崗位角色充分考慮,本儲運崗位的人員在面對同一種商品時,應特別關注哪些儲運圖示標志,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最后,每小組進行本組結果的匯總及對其余小組點評。
在小組討論中,各成員根據自身崗位需求,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討論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從而拓展思路,使互動的課堂鮮活起來。學以致用是教學基本原則,運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也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價值所在。
【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提高認識,培養能力。 課堂是生活的課堂,研究生活中的問題,用生活來解釋知識。教師要本著探究的目的,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出發點,選取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事物展開教學。由于學生接觸到的生活資源是零碎片面的,因此教師應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必要的篩選與加工。使學生更全面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體會到生活與知識是緊密聯系的,進而從整體提升學習素養、有意義的學習。本節課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努力與探索:
課中案例及活動均來自生活實際,教師只是學生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思維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切身體驗了企業崗位的日常工作,感受到了知識不只是課堂的知識,而是與生活融會貫通的。
1.教學知識在身邊
教學內容來自于學生的生活。課中素材是以學生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圍繞日常生活引發學生去思考。符合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探索和交流等教學互動,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使學習方式變得生活化。
2.課堂提問是源泉
在之前的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提問,學生解答,問題的形式較為單一、封閉。此次教學不同以往,教學案例源于日常真實現象,教師據此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推動學生交流合作、共同質疑、共促成長。討論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感悟到課本知識與現實有著必然的聯系。知識源于生活,但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應用于生活。
3.生生互動拓知識
本節課不僅放手讓學生們進行各組角色崗位的討論,更讓學生自主探索解題的方式。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以發散思維為目的,如兩兩分組,從同一個崗位角色出發進行討論本儲運崗位人員應關注的圖示標志,并進行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學生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思維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就是生活。”一旦將生活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學生就會意識到書中知識的意義和作用,深深地感受到學習的責任和價值,讓學習變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任務,而是樂在其中的有趣活動。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體會到學習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兒,知識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
【參考文獻】
[1]朱建榮,從倉儲崗位技能角度看倉儲作業實務課程建設[J].考試周刊2014.21.167-168
[2] 董洪亮著,新課程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5-18.
[3]沈德克,陶行知教育思想讀本[M],甘肅文化出版社2001:29-31。
(平陽縣第二職業學校?浙江 溫州 325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