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祎瑋
本文從缺乏運動的定義入手,闡述了缺乏運動的原因,缺乏運動對身體的影響和危害等,并指出了運動對身體的關鍵作用。
據WHO報道,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23%的18歲以上成人(其中男性20%,女性27%)運動不足。在高收入國家,26%的男性和35%的女性缺乏運動;而在低收入國家,12%的年輕人為男性運動者和24%的年輕人為女性缺乏運動。國民生產總值比較高或增長,運動能力水平常常會比較低或減弱。運動量減少的一個部分原因就是,空閑的時候不會很好地活動,并且長期地待在自己的工作地點和家中。同樣,人們比較傾向于“被動”的交通方式,也會造成運動能力的不足。
1 運動缺乏的定義
運動缺乏的意義,包括久坐和缺少活動、身體缺少運動所產生的應激性刺激、鍛煉和運動量小。每周運動少于三次,運動少于10分鐘,運動強度低,心率每分鐘少于110次。缺乏運動對人體健康有害。研究表明,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高血壓、中風、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等)通常與缺乏運動有關。
2 運動缺乏的原因
世界各國居民缺乏活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缺乏必要的鍛煉的環境,例如:人滿為患的寓所缺少公園和體育場館等。第二,對鍛煉利于身體健康的意識缺乏;第三,部分居民即使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缺乏動力是很難滿足的。最后,部分地區的經濟,亞洲等區域經濟嚴重依賴體力勞動,如農業和采礦,這也極大的減少了人們鍛煉的機會。同時,人們增加使用“被動”運輸方式也導致體力活動下降。
3 運動缺乏對機體的影響與危害
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坐位或仰臥位會導致脂肪細胞的形成,產生更多的脂肪。缺乏運動會致使心肌收縮產生的血液回流受到影響,從而血液循環,心臟功能也受到影響,這是引起冠心病的基礎。此外,中樞神經系統的營養供給和氧化不能充足,精神不能放松,為高血壓和神經衰弱的發生提供了可能。久坐也易導致下肢浮腫、便秘等。心肺功能不可以進行必要的鍛煉,容易出現傷風、支氣管炎等。因此,缺乏運動的人應該盡力參加體力勞動和必要的體育鍛煉。
4 科學的運動對于機體的影響
科學合體的體育運動對于人體機能各個方面都有著良好的影響,有助于機體適應能力的提升以及身體素質的改善。但是,由于過度的體育鍛煉會對身體造成一些損害,嚴重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而運動強度過小的體能強度可發揮極小,所以尤其是對于青少年而言,不管是學校要求的體育內容,還是由年輕人自主選擇的體育內容,都必須科學、健康地進行。因此這就要求體育鍛煉應明確運動目的、體育鍛煉計劃類型和體育鍛煉頻率、時間和強度等方面,科學的進行。規律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可以明顯的改善身體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對呼吸系統功能的影響
通過長跑、短跑等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呼吸功能,并且長期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青少年的肺能力可以顯著提高,提高肺儲備能力和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耐力性的運動項目也可以改善某些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良好方式。
4.2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科學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加腸蠕動,消化液分泌增加,增強身體機能對物質的消耗和利用,使得消化吸收能力得以增加。同時運動還可以使肌肉中膽固醇含量降低,使得膽固醇通過糞便的排出量增加。運動對于膽汁的合成和排出有推動的作用,而且可以使膽石癥發生的概率降低。
4.3 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影響
長期有規律科學的運動,對心血管功能有著良好的影響。可以使心肌細胞發生適應性變化,使得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即心臟的泵血能力提升,使得每搏輸出量增大,從而使心功能增強。同時,體育運動會使血管彈性增強,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增加血流量,有利于血液的流動,從而改善器官的供血情況,極大的降低了血栓發生的概率。
4.4 對免疫系統功能的影響
運動對于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作用是雙向的。機體免疫系統功能與運動的強度、時間、方式以及運動量都有重要的關系。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免疫系統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減少機體感染炎癥的程度,而大強度的運動則相反,會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因此選擇適量的運動,可以有效的促進身體健康,提高抵抗力。
5 小結與展望
缺乏運動將嚴重影響身體各個系統的功能,并且已經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四大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選擇科學合理適量的運動不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