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晰朦 姚遠
摘要:雙元培養是為民辦本科畢業生提供提前了解就業單位、所學習的行業及崗位環境的有效手段,使畢業生可以擁有穩定、適合的發展機會,雙元培養中的合作企業選擇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的生源及就業情況,通過建立雙向企業選拔機制,選擇與學生就業相適應的評價指標,構建評價體系,利用科學化、標準化的手段幫助高校完善雙元培養模式,有助于企業和高校二者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關鍵詞:雙元培養;雙向選擇機制;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5-0131-02
一、研究現狀
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的深入分析發現,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行會、商會采用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學生在入學之初即接受企業和學校的定向培養,在學校和企業共同參加學習培訓[1]。而中國專家、學者對雙元培養的研究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并結合我國各職業院校發展特點付諸實踐。校企雙元制培養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雙主體”合作模式,實現共同培養與生產崗位緊密對接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的[2]。
針對民辦本科高校,雙元培養的概念又被拓展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概念中。深化產教融合已成為當前民辦本科高校內涵提升的重要發展戰略,但實施中產生的一些具體問題仍然明顯,例如企業和學校的目標無法完全一致,另外學校的專業結構、質量和育人水平與實際需求還存在很大差距[3]。與此同時,受高等教育體制機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實踐育人平臺,完善質量評價保障體系依然任重而道遠[4]。關于評價體系的建立,其在雙元培養研究中的應用多數集中在對校企合作整體項目的評價上,是對合作后效果的一種評價,而非預先的選擇評價。
二、吉林省民辦本科高校生源及就業情況
根據吉林省多所民辦本科高校2020年的招生計劃(見圖1)顯示,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生源有1/3到1/2來自本省,這其中畢業后選擇留在吉林省就業的人數又占了本省學生的一半以上,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重點省份之一。
通過針對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和應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學生在選擇就業地時主要考量的因素有: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的地區;某些專業就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生源地或附近省市;畢業院校所在地;無傾向,跟隨就業企業所在地。
由調查得知,生源地與學校所在地是兩個影響學生就業地選擇的主要因素。吉林省作為擁有多所民辦本科院校的省份,每一年接收的專業人才數量可觀。但同時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畢業生由選擇到離開,其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就業專業不對口;對就業后的待遇不滿意;就業前對就業企業認識不足;就業企業未能提供與畢業生相匹配的晉升和培訓等機會。
針對以上情況,本研究提出吉林省民辦本科院校的“實踐+就業”培養模式,讓學生通過雙元培養,提前了解專業、行業及就業企業,為吉林省各行各業輸送具備過硬專業技術,熟悉行業發展方向,對企業有更高忠誠度的應用型人才。
三、吉林省企業選拔機制
(一)雙向選擇機制。雙向選擇的概念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應用于招聘企業和應聘人員之間的選擇機制,這種選擇機制是建立在雙方互相認同的基礎上所達成的就業協議。將此概念引申到雙元培養中也具有同樣的效果,民辦本科院校與企業間要建立一種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機制。
雙向選擇機制流程如下,首先由學校對外公布雙元培養專業及校方能夠提供的軟硬件環境,其中包括課程設置,教師配備,實訓室、實驗室、機房等硬件保有量。合作企業由政府推薦和企業自薦兩部分組成。政府或企業根據需求申報合作意向,包括企業詳細信息介紹,提供的崗位及崗位說明,企業未來規劃等。學校在收到合作意向后,經過評價分析,選擇企業,雙方可就人才培養提出更具體的要求和實施方案,包括合作地點、培養時間、師資等,最終達成合作后,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該人才培養方案。
(二)評價指標建立。設定對合作企業的評價指標,是建立培養模式的關鍵步驟。配合指標體系構建,將指標劃分為兩級(指標層級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指標的確定采用定性分析法中的德爾菲法,針對本次建立的指標性質,邀請了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等與學生實習就業工作息息相關的人員作為專家,最終確定將職業穩定和職業發展作為吉林省企業選拔評價一級指標。
其中,職業發展評價指標考量的是員工在企業中長期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水平,這與該員工所處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職業發展的評價指標可依據企業發展評價指標相應設定。可高校參照《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及《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建立的企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5-6],選取企業使命、經濟效益、創新發展、風險管控,作為企業選拔評價體系中職業發展的二級評價指標。而職業穩定考量的是員工入職后對企業的滿意程度,又可分為社會因素,工作環境影響和員工自身認識[7]。具體的評價指標如表1。
綜上,由2個一級評價指標,10個二級評價指標共同構成了本次企業選拔評價體系。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員工的薪資水平、福利待遇、晉升路徑等與員工職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情況,為實習后的人員留用奠定基礎;職業穩定可以決定員工留用企業的時間長短,即對企業的忠誠度。
四、結論
本文以民辦本科院校視角,針對雙元培養中的企業選擇提出了雙向選擇機制,并建立選擇流程,設定評價指標,構建評價體系,為吉林省內民辦本科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在合作建立之初提供一個具備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的評價方法。期望為吉林省民辦本科畢業生提供穩定就業機會,同時為吉林省企業人才引進提供更好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劉瑛,錢慧娜,胡美君,等.德國高等教育雙元培養模式探析———以霍夫應用科技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3):76-79.
[2]褚玉峰,金朝昆,龐永紅,等.新時代校企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9):115-117.
[3]李益平.民辦本科高校深化產教融合關鍵在于“引企入教”[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11):178-180.
[4]周鴻翻.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育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其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9.
[5]凡杰.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財務與金融,2020(04):37-41.
[6]夏澤育,郭維昭.專業對口率和職業穩定率:評價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兩個重要指標[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1):108-109.
[7]付朋霞,劉青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0(05):83-86.
[8]李婉麗,劉鳳全,張俊瑞,等.高科技企業發展潛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及模糊綜合評判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2):89-92.
(薦稿人:蘇航,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商學院院長,教授)(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