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芳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應高度重視個體健康成長,知名學者陶行知也曾經指出“健康首位”的思想。因此,健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階段中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情景式教學借助構建輕松愉悅、積極健康的氛圍,使兒童充分融入,形成樂于學習、熱愛學習的良好風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進入21世紀后,此類教學方式逐漸應用到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中,不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并未得到廣泛使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該教學模式,能使教學更具活力與吸引力。
但是,小班兒童在體育運動中的特征大多是專注力和活動熱情不夠,規則認知低下,認知動作水平不高。所以,普通的體育教學經常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活動氣氛不佳,兒童不夠積極;另一種則是兒童太過歡樂,任意玩耍,教師很難有效控制教學活動。對于此類情況,教師應使用情景式體育教學模式,通過場景建立教學環境,使兒童們在有趣、生動的情景中愉快地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使兒童增強體質、提升各方面能力。
教師可加入游戲,讓枯燥變為有趣
小班兒童的動作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在技術方面沒有嚴格的需求,大多是跑、跳與爬。為了符合他們在體育運動中喜歡玩耍的特征,使他們更會玩,教師必須基于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思維模式,明確相應的游戲活動。
例如,小班體育活動《歡樂的小兔》的活動要求非常簡單,即雙足靠攏向前跳。教師如果單純讓兒童練習,能較容易地實現教學目標,不過這一活動就變得缺少趣味性。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通過他們都喜聞樂見的小兔子來建立場景:兔媽媽要帶兔寶寶出去玩,可是路上困難重重,有彎路也有直路。教師可通過這樣的場景,有目的性地變換游戲方法,提升兒童雙腳并攏向前跳的能力。
教師可導入故事,讓被動變成主動
教師可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加入故事,轉換情景,兒童可以通過表情、語言、動作來完成情景的轉變,讓游戲的主題得到有效體現,由于兒童的智力是循序漸進提升的,所以情景變換過程的連續性將不斷加強。此類有著明顯影響持續的、長期的、多樣化場景的變化,能吸引他們的視線,讓他們可以主動融入情景中,并且運用實際經驗積極處理碰到的難題,同時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使用故事場景,而且在情節轉換中,讓教學要求得到有效貫徹,讓兒童可以有效地置身在情景中,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轉化成兒童行為動機以及愿望的效果,鼓勵兒童努力達到目標或滿足愿望,使其享受自己在成功之后所得到的喜悅。
例如,在《小烏龜運糧食》游戲中,教師可把活動貫穿于小烏龜通過小河、草地、坡道運送糧食的情景中。教師可創設情景,小烏龜由兒童來扮演,背著食物(沙包)、走過獨木橋、穿過樹林(椅子),最后將食物送至目的地。如此一來,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場景,主動扮演角色,并在其中進行練習,較好地鍛煉走、跑、跳、繞、背動作。
教師可融入兒歌,讓無序變成有序
教師在組織體育游戲的時候一定要挑選兒童比較熟悉的形象,加入兒歌的形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兒童參加游戲的興趣。兒歌在游戲中起到了創建主題情景作用,能有效提升兒童的積極性與聯想力,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其中,教師應通過兒歌引導他們熟悉動作要領、游戲活動、練習方式。
小班兒童在學習某種能力時,教師如果讓其多次練習,容易導致他們的積極性不高,難以實現活動的目的。兒歌中對游戲場景的體育語言提示、引導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聯想力,還能提升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以小班體育游戲《大風和樹葉》為例,教師在游戲的時候念兒歌:“大風吹,大風吹,吹得樹葉飛上天,吹得樹葉落滿地,吹得樹葉轉圈圈……”兒童們聽著兒歌,自然地踮起腳尖飛上天、蹲在地上、隨著兒歌的變化轉動身體,這樣生動的情景性語言能幫助兒童想象游戲的場景、動作,把自己想象成一片隨風舞動的小樹葉,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氣氛活躍有趣。
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兒童的興趣,創設有趣的情景,結合兒童的興趣偏好組織活動,并合理引導,使其在玩耍過程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玩耍,在輕松愉悅的場景中感受體育活動的魅力,充分體現個性。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高新區青淞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