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希陽
隨著學生的增多,初中體育課“場地小、器材少”的問題越發普遍,在學校安排的總課表上,有時一節課能有5~6個班級在操場上一起上體育課,場地的限制導致部分體育活動難以正常開展,既要考慮到安全因素,又要在狹小的體育場地上進行教學,種種問題讓體育教師比較“頭疼”。體育教師應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好學校的各種資源與條件?筆者針對這一現狀,與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體育教師應合理運用身邊“不起眼”的資源
體育教師應注重場地的設計與運用。一些體育項目在狹小的場地上開展起來是有一些困難,但是如果體育教師針對某種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去設計場地,既可以節省場地,又符合新課程的要求,豈不是兩全其美?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中長跑教學時,可以把中長跑改成趣味跑,讓學生在學校里面進行自然地形跑,既增加了單圈的長度,又給其他班級上體育課提供了幫助。在長跑練習中,個別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這時體育教師可以在地面上擺放一些障礙物,例如校園里的小樹枝、小石頭、小墊子等,讓學生在跑步練習中避開障礙物,增加練習樂趣,真正體現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的宗旨。
體育教師應注重綠色能源的開發與運用。在夏天,天氣炎熱,學生可能因為熱而不想上體育課。因此,在進行障礙跑教學時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繞著學校的樹木進行穿插跑,樹蔭相對來說能讓學生感覺涼爽,讓一些因為熱不想上體育課的學生沒有了厭惡感,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當然,安全因素不可忽視,體育教師在課前應觀察具體場地情況,確保學生練習時安全。
體育教師應注重廢舊物品的開發與運用。體育教師不能小看塑料飲料瓶、報紙、帆布等廢舊物品,它們往往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體育教師應精心策劃、設計,充分挖掘廢舊物品的多種功能,例如,在廢棄的塑料瓶里裝上一點泥土,以代替投擲物,學生撿起來很方便,解決了因為用壘球上投擲課,而壘球滾動距離長、占用場地大的問題。
體育教師應注重新興項目與民間傳統體育資源的運用。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引領學生參與健美操、現代舞等新興運動項目,在小場地上進行武術、踢花式毽子、滾鐵環、抽陀螺等。在一片小小的場地上進行,學生參與熱情高,又能節約場地。
體育教師應讓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相互穿插
教學內容應相互穿插。體育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在一節課中穿插兩項教學內容,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場地的交換與互補,需要交換的教學內容與其他班級進行等時輪換。
體育教師制訂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與愛好,選擇深受學生喜愛并且能夠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有價值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項目的內容,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是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的探究活動,體育教師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實踐或者是自身經驗來代替。
體育教師應合理選擇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
體育教師要大力開發現有體育課程內容的資源,以適應和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要。傳統體育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在廣大體育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下,我們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篩選,對舊教材進行深入總結,發現教材本身并不具有陳舊性,關鍵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的組織、更新。為此,體育教師應將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無興趣的陳舊內容剔除,不過分強調運動項目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淡化“達標”式的終結性評價方式,降低練習難度和技術動作難度,不苛求動作的細節,改變器械的功能等;在內容上進一步改進,將新運動項目導入體育教學。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應善于觀察與發現,合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讓每位學生都享受體育所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