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慶苗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社會各界愈發重視小學生的品質。因此,在小學數學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提升德育內容的滲透效果,強化學生的德育素養與數學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將小學生培養為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人。為保障德育工作質量,教師可將德育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充分展現小學數學的智育與德育優勢,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潛移默化地提升其德育素養。基于此,圍繞新形勢下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多個維度探尋新形勢下將德育滲透進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元素
在數學教學中,教材始終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將德育元素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深入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元素并將其展示給學生,通過將德育內容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將多樣化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學《多位數讀法》時,教師可將近幾十年國內的經濟發展數據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將生活實際數據與數學知識相聯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點,還可使學生直觀感受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培養其愛國情懷。再如,在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圍繞珍惜時間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進而增強其綜合素養。
教師應將德育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將德育元素融入教學活動,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鼓勵其搜集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同時,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扮演好引導者、解答者、組織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數學教學活動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德育素養。此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與數學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教師可首先向學生講解祖沖之的人物事跡,告訴學生祖沖之是世界上首位將圓周率精確至小數點后七位的偉大數學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祖沖之探尋數學等領域的歷程講述給學生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其奮斗精神,強化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通過向學生講述實際案例并將其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滲透到教學環節中,有助于學生完善價值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原則,整合德育知識與數學教學內容,進而強化德育內容的滲透效果。

教師應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持續滲透德育內容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依托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將實事求是精神傳遞給學生,增強其綜合素養。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學生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應引導其合理應用所學知識,規范分析題干信息,依照標準步驟進行計算。這也促使小學生始終遵循規范的數學方法計算數學習題,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帶領學生對數學客觀規律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解題規范性,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在數學訓練中所出現的各類錯誤,教師應及時糾正,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并找尋問題的解決辦法。教師可將德育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樹立嚴謹求學態度的積極意義,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學風。在學生進行解題訓練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與鞭策,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教學的有效突破。
例如,教師可帶領學生找尋一題多解的辦法,豐富學生的解題技巧,強化其探究精神。再比如,教師可設置具體的數學問題,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推動各小組相互競爭并共同找尋問題答案。同時,教師應獎勵表現優異的小組,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究熱情。簡而言之,教師將德育元素滲透到各項教學環節中,可推動學生沉浸于小學數學課堂,從多個維度增強其邏輯思維與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應深刻意識到德育對于數學教學活動的推動作用,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將德育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持續滲透德育內容,有助于增強德育內容的滲透效果,切實增強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邏輯思維以及德育品質。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鄒平市長山鎮范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