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群
摘要:深刻把握“十四五”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本文從思政課建設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這一核心、堅持教師隊伍素質這一關鍵、堅持思政課改革創新這一根本”三條路徑進行了探析,著力打造思政課改革創新“升級版”,推動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思政課;高質量建設;路徑
一、高質量建設思政課的重要意義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教育系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在奮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征程中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質量建設是指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提升教學質量、優化課程實效,進而更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質量建設思政課的具體路徑
(一)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這一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高校思政課建設,戰線在高校,戰場在課堂,思政課教師是戰斗員,指揮部則在高校黨委。要堅持黨委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營造辦好思政課的優良氛圍。黨委書記、校長要充分認識到思政課改革創新需要學校各方面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和政治生態[1],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納入學院頂層設計,定期按時召開思政課建設專項工作會議,研討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案和思路、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思政課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及時解決,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與發展。在組織管理、隊伍建設、人員保障、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思政課建設最大的支持。
高校黨委書記可親自參與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指導并參加教研活動,進行集體備課。抗“疫”特殊時期,各高校黨委書記親自錄制戰疫思政微課,各高校校長進行云上開學典禮講話,成為了2020年高校思政課建設的一大亮點。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及其他領導班級成員、以及各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可紛紛走進思政課堂、走上講臺,全面系統、及時跟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形成高校領導和黨總支書記上思政課制度化、常態化,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教師隊伍素質這一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時期高質量建設思政課,要高質量實施《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思政課教師的職責與要求、注重思政課教師的配備與選聘、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培養與培訓、落實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考核與評價、確保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管理,持續建強教師隊伍,著眼未來,為青年教師成長培土筑基。
通過嚴把教師入口關、嚴把授課質量關、打通素質能力提升關三個關口,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育,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質量。一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行新教師試講制度和導師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加強思政課專兼職教師年度師德師風考核的政治把關和政治導向,并合理確定思政課教師上講臺的條件,實行新教師試講制度。二是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嚴把授課質量關,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線上線下的教學討論,組織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且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教師進行經驗交流,開展示范教學,鼓勵教學質量評價優秀的教師參加各類教學設計比賽、省級以及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三是強化師資培育與學習。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培訓與學習工作,組織思政課教師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周末理論大講堂、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課等理論學習;加強思政課教師外出調研與實踐培育工作,組織思政課教師到兄弟院校交流觀摩、到國內基層調研、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研修,并有計劃地組織思政課骨干教師赴國外調研,拓寬國際視野,在比較分析中堅定“四個自信”,讓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更有情懷、更接地氣;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端人才培育工作,如建設名師工作室、博士工作室等。
(三)堅持思政課改革創新這一根本
思政課應如何上得入學生腦、入學生心,這是思政課建設一直面臨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為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和提升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方法指點。新時期高質量建設思政課,提升思政課的整體效能,要切實把握好“八個相統一”,需抓住思政課改革創新這一根本。以下以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政課改革創新舉措為例。
1.推動教學改革,活躍思政課堂
一是創新教學模式。學院繼續完善以能力為本位,以行動為導向、以任務為引領、以項目為載體、以小組合作為手段的“課堂五步教學+多元項目實踐+社團提升”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合理運用教學平臺。利用網絡平臺、網上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實現了課堂上下的有機結合,由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成“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建設重慶市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微課,豐富線上教學資源。三是改革考核方式。努力構建“網絡考核、期末測試、實踐考核、行為考核”的“四位一體”的考核體系。
2.創新實踐教學,提升實踐效果
一是實踐主題緊跟時代步伐。2020年,以“戰疫”、“小康”關鍵詞為實踐主題,開展“守初心擔使命青春戰疫彰顯青年擔當——講好戰疫故事微視頻制作線上實踐教學”,舉行“綻放抗疫青春決勝全面小康”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2021年,開展“講好‘四史’故事喜迎建黨百年”實踐匯報展演,引導大學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二是敢于嘗試教學形式。2020年以來,嘗試將實踐課單列,每學期9學時,0.5學分。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導航手冊”,詳實記載實踐過程和實踐成果。三是聚合力搭建實踐平臺。培育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校外基地,進行館校共建;與二級學院合作建設紅巖精神3D/VR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有聲有色,入腦入心,增強學生對黨的歷史、紅巖精神感受和認同。這些為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載體。
3.打造思政精品,發揮課程目標
高質量推動思政課建設,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學生終身受益并喜愛的精品課程,切實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的認同感和獲得感,需用心打造特色思政課程,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2021年,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各種形式獻禮建黨100周年的重要時刻,學院以毛澤東詩詞為切入點,推出黨史學習課程《毛澤東詩詞鑒賞》課程,引領當代青年重溫中國共產黨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除此,“行走的思政課”、紅巖精神3D/VR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等均是學院打造的思政精品,緊乘“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東風,接續開創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局面,扎實推進新時期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政文,王維國.高校黨委如何抓好思政課建設[N].光明日報,2019-0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