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兵 邾立群




摘要:依托學生社團開展黨史研學活動是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的積極探索。教師是活動型課程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引導者,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選議題設計活動,結合教學實際和鄉土黨史資源完成活動任務,使黨史知識內容依托社團活動,培育提升中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能力。
關鍵詞:社團活動;青年學生黨校;黨史學習教育
依托學生社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履行校黨委主體責任和發揮思政課教師優勢,把黨史理論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有助于打破黨史理論知識和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學生可以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習黨史知識,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活動組織策略
1.“青年學生黨校”的管理組織架構
“青年學生黨校”是南陵中學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南陵中學學生社團的品牌之一。在管理組織架構方面,學校黨委領導“青春政法社·青年學生黨校”培訓工作,黨校辦公室負責黨校日常工作,教學部負責課程建設和學員學習考核工作,依托“青春政法”社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教學活動。后勤部為黨校教學工作和師生生活提供保障服務。
2.跨學科組建教師團隊
以專題課、閱讀分享和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學校黨委領導干部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發揮領導示范引領和模范帶頭作用;思政課教師和歷史名師工作室、語文名師工作室跨學科聯合教學,發揮思政課教師和名師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的優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聘請離退休教師黨員同志,傳授教學經驗,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外聘社會各界黨史宣講員全方位多領域開展理想信念、優秀文化傳統、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二、課程實施策略
1.活動課程建設
“青春政法社·青年學生黨校”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必修課,其他內容由授課教師和學生自主選擇,為使“青春政法·青年學生黨校”教育教學具有系統性、科學性,課程設置為三個模塊。
(1)理論時政課程學習內容。《中國共產黨章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理論知識和本年度時事政治。
(2)四史教育課程內容。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激勵青少年為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而奮斗。
(3)實踐體驗課程內容。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調查、紅色革命詩詞誦讀體驗課和文學作品創作課。
2.活動課程校本化
“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泰勒認為,制定課程及教學計劃時需要考慮四個維度:一是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二是如何選擇可能有助于達到這些目標的學習經驗,三是如何為有效的教學組織學習經驗,四是如何評價學習經驗的有效性。①“青春政法社·青年學生黨校”教學設計模板,可以依據泰勒制定課程及教學計劃的“四個維度理論”,設計為準備、實施、總結和評價四個環節。
學校可以根據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靈活安排課時。教師課前宏觀規劃,過程微觀指導,根據活動主題內容和學校教學實際設計相應的課時。
3.活動設計生本化
圍繞主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升華,激發學習黨史的熱情,拓寬學生認知視野,提高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能力。
社團活動主題、具體內容和活動形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全過程,讓社會“大課堂”激發學生創新創造的潛能,成為學生展示個人風采的舞臺。學生可以選擇地方黨史知識和本地紅色教育基地,也可以登錄“學習強國”APP“黨史”欄目,自主選擇學習黨史故事,“云游”全國各地紅色教育基地,在學習黨史中傳承紅色基因。增強社團活動內容和形式的自主選擇性,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發展需求,激發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研學活動的實效。
三、學生管理策略
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依托“青春政法社團”和“青年學生黨校”為重要陣地,結合學校教學實際和當地黨史資源開發課程,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領會和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價值,讓共產主義的火種在青年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1.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覺悟,進一步堅定學生的共產主義信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護黨的領導,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生以實際行動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2.教學對象
高中二年級優秀團員、團干部、班干部和品學兼優的學生,由所在團支部和班主任推薦。
3.入學程序
凡是要求加入“青春政法社·青年學生黨校”學習的學員必須提交書面申請表,由班主任簽署推薦意見,經團委預審,由校黨委審核批準。審批合格的學員要填寫“學員登記表”,作為檔案材料留檔保存。
4.組織紀律
(1)所有學員須攜帶團員證參加“青春政法社·青年學生黨校”培訓課程和結業考試。
(2)黨校辦公室將上報的培訓學員名單進行學員學號編排,課堂座位和考場座次根據學員學號進行安排,每位學員須嚴格按照指定座位就坐。
(3)學員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課,未履行請假手續兩次未參加上課取消結業資格。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請假,請提前告知黨校班長并登記說明情況。
(4)上課期間,學員須嚴格遵守黨校相關紀律和要求,凡破壞紀律、擾亂課堂秩序,情節嚴重者將取消結業資格。
(5)學員保持課堂衛生整潔,愛護教室一切設備和教學用品。
5.班級管理
班長管理班級日常工作,負責學員簽到確保每位學員準時上課。副班長負責管理班級課堂紀律和班級衛生。學習委員負責收查作業并監督學員完成作業。小組長負責本小組成員能準時上課,監督和收查本小組成員完成作業。
四、學生評價策略
科學評價是促進活動主題目標達成的重要環節,也是課程管理的重要手段。評價可以及時指導和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改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促進活動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的發展。②活動型課程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
1.學習過程評價
學生及時填寫活動過程記錄為學生評價提供重要依據,通過自我評價、他人(小組成員、家長或是小組負責人)評價和教師評價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交流中深化主題探究,提升活動主題目標達成度,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2.學習結果評價
黨課總成績包括:考勤情況、作業情況和結業考試成績三個部分,滿分為100分,其中考勤占20%(每次4分,5次20分)、作業占30%(每次6分,5次30分)、結業考試(考試內容為《黨章》)成績占50%(總分50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個部分),總成績達到70分以上(含70分)予以結業。
3.活動成果展示
以學生自我記錄、活動感悟和通訊稿的形式實時記錄活動過程,便于教師了解學生興趣特征和發展需求,及時發現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如,性格格活潑外向的學生主動要求擔任組長記錄小組活動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并完善活動設計。活動通訊通過學校、縣級和省級廣播電臺官微發布,提升學生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發教師研發活動型課程的動力。
總的來看,南陵中學依托學生社團開展課堂思維討論和課外實踐研學,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領會和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何麗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頁文本設計與實施》,海峽文藝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第12頁。
[2]無積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第71頁,第85頁。
作者簡介:
湯兵,安徽省蕪湖市南陵中學,南陵中學校長;
邾立群,安徽省蕪湖市南陵中學,高中政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