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新
服裝專業是中職學校專業設置中的一類熱門專業。其整體教學目標,是培養從事服裝款式與造型設計、服裝結構與工藝設計、能完成服裝的制作過程及服裝生產管理、服裝營銷等各項工作的企業實用型技術人才。所以作為服裝專業基礎的美術類課程,就要有十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一、美術是服裝設計和制作的內涵和基礎
美術,是指人們運用一定物質材料,塑造出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創作者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美術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和審美能力,還可以裝飾我們的生活。服裝兼有實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是一種保護、裝飾人體、增加美感的立體造型藝術。
美術是服裝的淵源與重要內涵,是服裝設計和制作的基礎。如何提高服裝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所有美術課程教學目標的一個首要的前提。
二、正確認識中職學校服裝專業學生現狀,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中職學校學生的美術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甚至根本沒有受過美術訓練,存在審美意識與美術技法嚴重薄弱的實際情況。學習美術,老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最重要的是在于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從簡單形體訓練入手,逐步培養學生整體觀察和整體作畫的觀念和習慣。
美術教學由簡到難、循序漸進,是一條重要的原則。學習中遵循科學的繪畫步驟,即按“整體——局部——整體”這樣的原則進行,讓學生們在頭腦中樹立整體觀念,建立起透視的思維習慣。首先從形體的整體高、寬、比例出發,定點落幅,設計好形體在畫面上的位置與大小,以確保構圖的完整與正確。接著勾畫出大輪廓的基本形和形體結構的基本特征,遵循“先大后小、先直后曲、先長后短、先方后圓”的原則,逐漸提高對形體的表現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造型要素的觀察、分析、判斷,尤其是對比例的正確估計,對于學習服裝專業的人來說更為重要。
2、堅持示范性教學方式,開啟學生的直觀審美感受
美術的特點就是直觀性。示范在美術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以鮮明的視覺形象,反映所繪形體的各個方面,形象地把繪畫的知識、要點、方法和步驟,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從模仿老師的繪制方法入手,逐步培養審美感受與繪畫技法,直至做到可獨立完成繪畫。
如在進行《人物速寫》教學時,老師在前期課程中詳細講解人體的解剖結構、透視比例、動態特征、衣褶變化后,可選擇一位學生作“模特”,從不同的角度,現場在黑板上示范作畫,邊畫邊講解作畫的方法、步驟、要點以及注意事項,或和全體學生一起寫生,讓學生從老師的示范教學中,得到更直觀的審美感受。
3、服裝專業中的美術訓練,必須與服裝藝術“相銜接”
作為服裝專業中的美術,不能像普通美術專業一樣去進行教學,必須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即要與服裝藝術相銜接。
素描,是服裝美術的基本功。素描是服裝美術學習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但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必須根據服裝專業的實際需要,著重解決結構素描的造型訓練問題,重點包括透視作圖、人體頭部、五官、四肢和軀干的結構,人體著裝效果圖等等。
構成設計,是服裝設計的基礎。構成是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分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三方面,在培養學生理解現代設計理念、掌握實用造型技巧和工藝技術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構成設計教學在于培養學生創意、設計能力,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老師在講解了如何創造出一個基本形的方法以后,在黑板上畫了圓角矩形、扇形、不等邊三角形3個不同的形狀,要求學生以每個圖形的4個組合在一起,為一個設計單元,共要求組合成新的單元共12個。學生們開動腦筋,繪制出各種圖形的草圖,然后反復修改,在設計的過程中,嘗到了創意的甜頭。
形式美的法則,是服裝藝術的源泉。形式美的基本法則是人類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比例與習慣、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內容。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敏感,使學生更自覺運用“美的法則”表達設計理念,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是服裝專業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色彩,是服裝要素中最具感染力的語言。色彩是服裝三要素(面料、款式、色彩)中最重要的要素。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去觀察周圍的色彩世界,觀察社會上當前的流行色……這將有助于學生的色彩思維的活躍;其次將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和色彩視覺心理以及各種知識帶入教學中,拓寬了色彩教學的知識面,豐富了課堂教學練習的內容。老師還要多鼓勵學生,對色彩進行大膽的調制與搭配嘗試。
三、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融各科知識于學生的藝術修養中
任何的知識、技能體系如果孤立起來,都難成大器,服裝美術的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將繪畫、音樂、文學、計算機等多方面知識融入其中,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知識財富。
音樂。在服裝美術中,點、線、面、體的變化,可以體現出輕重緩急等的節奏變化;形體與色彩的變化,用一定的組合或漸變形式去設計,就自然能成為具有音樂韻律美的優秀作品。要達到較高的設計水平,需要加強自己在音樂方面的修養。
在教學中,老師可適當安排一些世界名曲,讓學生去欣賞和感受。如《春之聲》、《月光曲》、《梁祝》、《春江花月夜》等,讓學生把自己在音樂欣賞中獲得的無形的意境,通過服裝造型中的變化,在設計中進行探索性的表述,在視覺上產生共鳴。
文學。掌握必要的文學知識,是學習服裝設計不可或缺的人文內涵。對文學作品意境等的深入品味,能幫助學生對服裝藝術有更深層的感受。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選擇一首韻律優美的古詩,作為一節課的導言。如“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詩中充溢著自然與人的和諧之曲。學生可以在領略美的過程中,感悟色彩與聲音絕妙的藝術魅力,或可就此展開討論:如何與環境、自然和諧共處?如何讓服裝與人的氣質、修養完美組合?如何讓服裝展示出絢爛的色彩……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達到教學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最好境界。
電腦。在進行傳統美術教學的同時,老師還要利用計算機設計類軟件(如Photoshop、3DMAX、服裝CAD等)對學生進行服裝色彩、服裝圖案、服裝款式、效果圖等的設計和繪制訓練。學生必需學習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適應服裝企業對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
四、興趣為師,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學生學好一門課程,必須讓他們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之余,老師應采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加強學習美術的信心和耐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不能放松對學生進行專業前景教育、就業教育、動手技能技巧探索等形式多樣的輔導;還要求學生做個有心人,養成良好的生活審美習慣,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學習的健全人格。
五、教學探索,永無止境
服裝美術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要求老師有豐富的美術知識和動手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音樂、文學、歷史、數學、心理學、商品學、營銷學、計算機、人體工程學、服裝美術史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只有融會貫通,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從老師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優秀作品中吸取營養,真正理解服裝藝術的內涵與魅力,努力提高自身藝術修養,成為一名合格的服裝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