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摘要:一個國家的體育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教育歷史深遠厚重,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也逐漸深入,體育一方面在世界競技舞臺上展示國家風貌,另一方面也改善著國民身體素質,尤其是對于學校教育,起到了內在兼修的輔助作用,學生在初中階段,步入了系統的學科學習,在身體素質方面也逐漸穩定,是進行體育課程德育的最佳階段。素質教育理念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德育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能夠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堅持的深入理解,不僅對學生在校學習知識文化和提升體能方面有幫助,更為學生的價值觀打下堅實基礎,這些在學生步入更高階段的學習乃至步入社會后都是有益的,但仍舊有許多教師對于體育德育的認知程度不深,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錯誤思想,認為體育課程不如一些初中應試考試學科重要,其實就是忽略了體育德育教學,基于此現狀,本文就促進全面發展,迎合素質德育為課題,對初中體育德育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促進全面發展;迎合素質教育;初中體育德育
一、初中體育德育的重要意義
德智德美勞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將德育有效融入初中體育課程是為了改善教師偏科錯誤認知的現狀,讓學生的體能和品德同步得到提升和鍛煉,初中體育德育課程的開展是一件具有積極促進意義的好事,尤其對于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深遠影響,現在的校園體育德育活動已經越來越豐富和專業化,然而由于社會在發展,世界各國的體育項目在進步,所以我們必須要緊跟形勢,在對青少年的優秀運動員的培養上不能松懈,亞洲人的體質與歐美人的體質本身就有差距,所以我們更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縮小差距并努力超越,并最終達到培育學生德育品德的提升與身體素質的提高同時進步的效果。這不僅是教育理念的進步,更是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實下去的必要方式,對于學生的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二、初中體育德育教學現狀
從學校教育的整體方向看,更多的教師將工作重點放在了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主要應試學科上,一切為了升學率和成績為目的,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教師和學校也承受著升學率的壓力,所以許多教學都要求和引導學生以主課學習為主,以考試成績為主,在這種錯誤的教育環境中,學生也不會重視體育課程,許多學校都將體育課的時間讓給了主科教學,這種不健康的教學觀念,嚴重的阻礙了體育德育課程的順利開展,在加上體育教師沒有有效的授課方式,也沒能夠將德育真正的融入到初中體育課程中。這些都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初中體育課程德育現狀,迫切需要改善和改變的問題。
三、初中體育德育有效融入措施
德育與學科的有效融合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所以初中德育教師應該將課程內容進行有計劃的安排,如訓練項目、訓練意義等,這些都要具備一定的德育指向性,目前較為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小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等,我們結合教學模式進行措施研究。
第一、小組競賽教學模式。初中階段的學生是具有較強好勝心的,教師應該科學的利用學生這一性格特點,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設置一些團體競技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然后通過競技比拼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技巧和體能優勢獲取勝利,這樣的目的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運動素養和體能,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團隊力量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賽前和賽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宣講補充,讓學生的德育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多媒體教學模式。我們所熟知的初中體育課程是在操場上進行一些簡單的訓練,當然這是體育課程的主要授課形式,但實際上體育課程應該考慮其教學真正內涵,那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包含了在外體能技巧和內在精神品質兩個方面,所以可以考慮定期創設體育多媒體課程,給學生播放一些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激動人心時刻的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舞臺上閃光的影片和視頻,增強學生的愛國信念,了解拼搏和堅持的意義,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去觀看大型體育競技比賽,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體育精神和魅力,自然的將德育融入體育創新課堂中。
第三、教師對德育課程的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體育課程正是“內外兼修”的適用課程,小學體育中德育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中包含德智體美勞多種素養的同步提升,而體能作為“內外兼修”的部分,更應該受到教師的重視,良好的體育德育滲透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內在精神素養,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增強自信心,調節精神狀態,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也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也能對于學生的形體塑造有幫助,由于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部分孩子的肥胖問題也凸顯出來,所以體能訓練對這一問題也能夠有效的改善,小學體育中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德育教學模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小學中合理開展德語教學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足夠的教學經驗德育內涵,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不斷拓展、創新、完善訓練方式和方法,例如設計更多符合小學生身體情況的訓練項目。在體能訓練與陽光德育積極融合的基礎上,充分展現一個適應性良好的體育教學條件,從而優化小學體育德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四、在新課程標準中,初中體育教學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過程,只有發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保證德育教育的深入開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激活課堂德育評價的功能,構建德育教學課堂的德育管理與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例如:在初中體育技巧項目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體特征和技巧項目的教學難度,造成課堂教學不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應該抓住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的整體表現和高光表現,及時開展教學指點和表揚,保證技巧教學的活力和道德素養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及時分析學生在技巧訓練中失敗的原因,與學生溝通交流,詳細講解技巧的動作要領和防護措施,培養學生勇于挑戰、勇于拼搏的精神。
結語:德育如何融入初中學科教學中,是素質教育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而通過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的體育德育,也是同步提升學生體能和品德素養的有效方式,所以,初中體育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出發,提高專業能力素養和德育教學水平,然后再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不斷拓展、創新、完善訓練方式和方法,例如設計更多符合小學生身體情況的訓練項目。在體能訓練與陽光德育積極融合的基礎上,充分展現一個適應性良好的體育教學條件,從而優化小學體育德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寶虎.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4).
[2]孔秋梅.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
[3]楊樺.談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培養[J].考試周刊,2007(42).
[4]肖興惠.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藝術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0).
[5]趙紅梅.中專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討[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