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繼 焦志遠 杜璐露





摘 要:低地板輕軌列車火災的全尺寸實驗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利用FDS軟件進行火災場景模擬研究是非常方便和有意義的。本文針對低地板輕軌列車火災的火源位置、火源功率和火災增長速率設定了三種典型工況,利用FDS軟件進行了三維仿真模擬研究,得到了三種工況下的模擬時序圖以及溫度、煙顆粒濃度分布參數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關鍵詞:低地板輕軌列車;FDS;數值模擬
0 引言
隨著經濟和城市的發展,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選方式。其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低地板輕軌車輛得到蓬勃發展[1]。目前,低地板輕軌車輛技術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是解決我國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途徑。
但是,地鐵和輕軌車輛發生火災時,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危害性極大[2]。地鐵車輛火災危險性的重要參數包括熱釋放速率[3]、煙氣濃度、CO2濃度等,許多國內外學者都對其進行了研究。但是進行輕軌列車火災的全尺寸實驗是非常困難的[4],因此很少有關于輕軌列車的火災公開實驗數據。因此獲得不同工況、不同火源位置下溫度、煙氣濃度非常方便和有意義的[5-7]。
本文針對低地板輕軌列車火災的火源位置、火源功率和火災增長速率設定了三種典型工況,利用FDS軟件進行了三維仿真模擬研究,得到了三種工況下的模擬時序圖以及溫度、碳煙顆粒濃度分布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1 列車車廂模型建立
本項目基于3節車廂的低地板列車進行FDS的建模,FDS 物理模型如圖1所示:
2 火災場景設置
2.1 火源位置設置
在設計數值模擬部分火災場景時,綜合考慮列車內各部位幾何特征與材料特性等因素,選定客室等部位為主要火源位置,以此模擬計算分析溫度、碳煙顆粒濃度參數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依據火災場景的選取原則,考慮車廂可燃物較多、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實際情況,并同時考慮設定火災對煙氣產生的不利影響最大,應將火源位置設置于客室中部。
2.2 火源功率及類型設置
由于車廂內可燃物比較繁雜,無法對其內的可燃物及其火災荷載進行準確測量,因此只能基于一般國際消防安全分析建議值。綜合考慮確定:最常見火災條件下的火源荷載為5 MW,最不利條件下的火源荷載為10 MW。考慮列車內的可燃物類型,本次模擬選取的為快速t2火。
綜合考慮低地板列車火災風險因素,確定以下3種火災工況作為研究對象。
3 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3.1 模擬過程描述
由各工況的模擬過程中可以看出:
在工況一下,火災發生15 s時,火災煙氣仍未布滿列車頂棚空間。火災發生30 s時,煙氣已布滿列車頂棚空間,開始持續累積并進而向相鄰位置蔓延。火災發生45 s~75 s階段,煙氣持續在列車內部空間蔓延。火災發生90 s時,煙氣仍未布滿整個列車頂棚空間。對比火災發生200 s時及模擬終了時刻346.8 s時,發現二者圖示現象差別不大,因此推斷在200 s之前,火災煙氣已經完成了在列車內部的蔓延、累積沉降,并通過孔隙和其他排煙手段持續向外排煙。
在工況二下,火災發生15 s時,火災煙氣已布滿列車頂棚空間,且開始持續累積并初步向相鄰位置擴散。火災發生30 s時,對比工況一同時刻時序圖,其煙氣蔓延現象更為顯著。火災發生45 s~60 s階段,煙氣持續在列車內部空間擴散;火災發生75 s時,煙氣已蔓延至整個列車空間,且持續累積。對比火災發生90 s時及模擬終了時刻103.8 s時,發現二者圖示現象差別不大,再與工況一模擬終了時刻圖像對比,得出本工況在模擬終了時,火災煙氣在向外排煙的同時,仍未完成在列車內部的蔓延、累積沉降。
在工況三下,火災發生15 s時,火災煙氣已布滿列車頂棚空間,且開始持續累積并初步向相鄰位置擴散,對比工況二同時刻時序圖可發現,其煙氣蔓延速度較之工況二有所加快,但不甚明顯。火災發生30 s時,可對比得出,本工況煙氣蔓延速度較之工況二有明顯增快。火災發生60 s時,煙氣已蔓延至整個列車空間,且持續累積。對比本工況火災終了時刻88.8 s時及工況一最終圖像,可得出本工況在模擬結束時刻,火災煙氣已基本完成了在列車內部的蔓延、累積沉降,并通過孔隙和其他排煙手段持續向外排煙。
綜上所述,在列車上部表面發生火災時,其內部煙氣蔓延速度隨著火源功率的增加有較為顯著的提升。
3.2 典型工況火災參數
就三種典型工況火災數值模擬結果,從模型內設置的九組探測點中,選取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兩組探測點,對溫度、碳煙顆粒濃度變化規律分別如圖2至圖4所示。
由圖2中可以看出,在工況一下,當列車上部高溫管道表面發生火災,火源功率為2 WM時,列車頂棚各處的煙氣參量有著相似的隨時間變化規律,然而其響應時間和具體含量則存在著較大差異。各項參數在不同水平位置處的響應規律較為類似,煙顆粒與溫度響應規律則基本一致。
如圖2 (c)所示,在模擬時間內,該組煙顆粒濃度測點測得的最大煙顆粒比例約為0.014,即14 000 ppm;如圖2 (d)所示,在模擬時間內,該組煙顆粒濃度測點測得的最大煙顆粒比例約為0.037,即37 000 ppm;由此可以看出:該列車內各處的最大煙顆粒濃度分布,受其與火源之間的距離影響較大。
由圖3中可以看出,在工況二下,當列車上部高溫表面發生火災,火源功率為5 WM時,列車頂棚各處的煙氣參量有著相似的隨時間變化規律,然而其響應時間和具體含量則存在著較大差異。各項參數在不同水平位置處的響應規律較為類似,煙顆粒與溫度的響應規律則基本一致。
隨著高度的增加、測點與火源水平距離的接近,各參數的響應時間隨之減少,靈敏度升高。如圖3(b)所示,其曲線圖大致分為四組(分別為測點134、124、114;測點133、123、113;測點132、122、112;測點131、121、111數據制得的數據圖),且各組數值差異較大,這表明由水平位置相近的幾組測點測得的煙顆粒濃度參數,受高度影響較大。如圖3 (c)所示,在模擬時間內,該組煙顆粒濃度測點測得的最大煙顆粒比例約為0.013,即13 000 ppm;如圖3(d)所示,在模擬時間內,該組煙顆粒濃度測點測的最大煙顆粒比例約為0.043,即43 000 ppm;這表明該列車內各處的最大煙顆粒濃度分布,受其與火源之間的距離影響較大。
由圖4中可以看出,在工況三下,當列車上部高溫表面發生火災,火源功率為10WM時,列車頂棚各處的煙氣參量有著相似的隨時間變化規律,然 而其響應時間和具體含量則存在著較大差異。各項參數在不同水平位置處的響應規律較為類似,煙顆粒與溫度的響應規律則基本一致。
隨著高度的增加、測點與火源水平距離的接近,各參數的響應時間隨之減少,靈敏度升高。如圖4(b)所示,其曲線圖大致分為四組(分別為測點534、524、514;測點533、523、513;測點532、522、512;測點531、521、511數據制得的數據圖),且各組數值差異較大,這表明由水平位置相近的幾組測點測得的煙氣溫度變化規律,受高度影響較大。此外,如圖4(a)所示,在模擬時間內,該組煙氣溫度測點測得的煙氣最高溫度約為65℃;如圖4(b)所示,在模擬時間內,該組煙氣溫度測點測得的煙氣最高溫度約為525℃;這表明該列車內各處的最高煙氣溫度分布,受其與火源之間的距離影響較大。
4 結論
本文通過FDS對低地板輕軌列車三種典型工況的火災情況進行了模擬,得到了三個工況整體時序圖,以及溫度、碳煙顆粒濃度分布參數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列車上部表面發生火災時,其內部煙氣蔓延速度隨著火源功率的增加有較為顯著的提升;
(2)在三種工況下,列車內各處的最高煙氣溫度、煙顆粒濃度分布,受其與火源之間的距離影響較大;最快對不同水平位置處各參數變化作出響應的測點均為最高點,且各組測點中高度最低處,在模擬時間段內,各項參數均基本維持在初始數值鮮有波動;
(3)隨著火源功率的增大,煙氣溫度、煙顆粒密度的最大值均有顯著升高,且各參數的響應速度、靈敏度也有增大。
參考文獻:
[1]王新國,張松江.低地板輕軌車輛的現狀及發展[J].電力機車與城軌車輛,2003(7):47-49.
[2]楊立中,鄒蘭.地鐵火災研究綜述[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5(11):8-12.
[3]戚宜欣,杜紅兵,周心權,等.運動受限空間內火災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0,10(4): 6-10.
[4]姚小林.CRH1型動車組列車火災熱釋放速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5]余明高,陳靜,蘇冠鋒.基于FDS的列車車廂火災煙氣數值模擬[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7(4):826-834.
[6]葛江.基于FDS的車廂火災煙氣流動的數值模擬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2,38(6):50-52.
[7]梁亞東.基于FDS的地鐵列車車廂火災探測模擬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