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
摘要:在校園影視的創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還能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與心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學會認識好和壞,分清美和丑,形成愛恨分明、疾惡如仇的情操和審美觀、價值觀,更好地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德育環境。如今,學生的作品數量在逐年增加,質量也在穩步提升。本文立足于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校園影視促進課程與學科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校園影視;課堂教學;教學發展
引言:
近十年筆者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以校園文化為背景,校園德育目標為依托,積極鼓勵并指導學生對真實的校園生活進行微視頻創作。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校園影視促進課程與學科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以影視作品為依托,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
校園影視是現代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是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校園影視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中的促進作用,同時促進校園影視進一步發展是一項比較有意義的研究。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筆者與幾個同事共同提出以校園影視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有力抓手,讓影視文化滋養學生的心靈。
這里和大家分享比較成功的一個案例。
近兩年,所教的部分學生高中入學成績都不太理想,學習文化課的能力不高。每天上課無精打采、睡眼蒙眬,作業不催個五六遍根本交不齊,就連體育老師上課都很吃力。這些學生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看著他們真心疼。筆者與幾位教師不經意間談起《阿甘正傳》這部影片,曾被它深深地打動過。經過適當地剪輯后,筆者與幾位教師分別帶著學生觀看了這部影片。然而,發現了一個共性的問題———學生沒看懂。沒關系,一個月之后再看一遍; 又一個月之后,再看一遍。三遍之后,筆者與幾位教師發現他們的表情在變化,學生的眼睛亮了,散發出光芒; 聲音大了,震撼著心靈。最后師生達成了情感的共鳴: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一個在別人口中的“傻子”,成了橄欖球明星、乒乓健將、億萬富翁,最后跑遍了整個美國,擁有眾多的追隨者。那是因為在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阿甘心里都有一個明確的小目標指引他,他也因這一個目標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心中沒有任何雜念,最終實現目標。這樣觀看的效果出奇的棒,學生開始思考,開始尋求老師的幫助,他們逐漸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實現了心理認同,自己開始重塑積極向上的人格。
二、以校園影視為契機,實現學生的自我認同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指出: 在校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過程,處于歸屬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的萌芽與強烈要求階段。如何讓學生找到歸屬感,實現自我認同,提高審美情趣? 如何使他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如何讓他們適應社會的需求,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這些難題一直困擾著筆者與幾位教師。
當年筆者與幾個同事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讓學生也參與到校園影視創作當中,從一個被動的觀眾變身為其中的演員、編劇、劇務、攝像,甚至統籌全局的導演呢!同學們品嘗到了參與的喜悅。然而更可喜的收獲是學生在自導、自演、自拍、自籌的過程中,開始深入地思考,發表自己對事件的觀點和看法。由于這種情感體驗是學生自發感悟到的,不是外界強制灌輸的,不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因此作品所隱藏的教育目的則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激發他們積極向上、渴望改變自我的內驅力。這種渴望發自學生內心,使他們的心理不僅沒有壓力,而且會產生一種輕松感、自豪感,繼而促進其產生愉快的心情。于是在拍攝視頻的同時,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就不自覺地改正了自己身上一些不良的習慣,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觀、價值觀。
三、傳承社會經典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
本學期,我圍繞“五個一百工程”之“觀看一百部優秀影視劇”具體內容積極行動,開學初制訂了“觀看一百部優秀影視劇”的活動方案。高中每周班會課,我將每月第四周定為“校園影視周”。在影視周里,同學們利用第一節課,對其觀看影片的內容、制作、觀后感等進行介紹與交流。記得有一周我播放了電影《暖春》,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名叫小花,小花原來是一個農家女孩兒,因家庭破裂而流浪,一位好心的老爺爺收養了她。從此,小花像他的親孫女一樣照顧老爺爺,小花是那么堅強,又那么孝敬老人,并且她也從不記恨別人。學生一邊看一邊默默流淚,被這位善良的小女孩深深地打動了。影片結束后,我引導學生交流他們的想法。有的同學說,看到了影片中小花的生活,不由得想起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影片中小花的生活是那樣的艱苦,可她卻那么懂事,而現在的部分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光環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他們并不滿足。有的同學說,影片中的小花什么家務都會干,可現在的很多孩子都不會做家務,甚至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照顧不了。在他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們對小花的憐憫、對自己的反思。在語文老師的積極配合下,引導他們寫觀后感,并進行評比,透過他們的觀后感我看到了他們對小花身上真善美的深刻理解。
結論:
每個人都有青春,學生時代是人一生中最亮麗的時段,讓教師引領他們在追夢的路上享受自己智慧所帶來的樂趣,挖掘他們自我創新的潛力,給他們浮躁的青春注入理性的思維,讓學生用獨特的創作形式給自己的青春留下美好的記憶,并借助校園影視這一工具將素質教育推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樣必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地、深遠地影響,使他們在更好地認識社會,了解世界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關于舉辦第十二屆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工作評選活動的通知[J].創新時代,2014(12):90-93.
[2]關于舉辦第十一屆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獎評選活動的通知[J].創新時代,2014(03):83.
[3]光影十年 夢想綻放——記第五屆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節[J].創新時代,2013(12):48-49.
[4]金犢閃耀 成就夢想——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金犢獎”簡介[J].創新時代,2013(12):50-51.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中學 6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