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晉嘉
發源于山西太谷的形意拳,一直作為中國武術優秀拳術之一來傳承與發揚,其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動作剛柔相濟,技擊性強,基本表現形式為三體式樁功、五行拳、十二形拳。其中三體式是形意拳特有的動作方法和功法訓練形式,有“萬法源于三體式”之稱。并在1996年,山西省太谷縣受國家重視被授予全國“武術之鄉”的稱號,又稱太谷為“形意拳之鄉”。在2011年,形意拳通過中國國務院批準后被納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太谷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以“山西太谷、形意拳、賽事發展研究”等為主題詞,通過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等論文數據庫,搜集相關文獻46篇;在經過閱讀篩選確定15篇作為本文的參考文獻,同時為本論文的完成提供了學術性、理論性教導。
1.2.2 錄像觀察法
為了本文的需要,對太谷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進行有關視頻搜索、對賽事發展現狀等問題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獲得相應數據。
1.2.3 邏輯分析法
通過搜集與形意拳、武術賽事發展策略與現狀分析的相關資料,運用分析等邏輯分析方法對發展現狀進行有效的思考與分析,并最終得出本文的結論與建議。
1.2.4 對比分析法
通過查詢查看相關的資料與數據,對比其他成功賽事案例以達到了解事物的表象形式和自然現象。在對比分析中進行客觀的評價。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太谷國際交流大會發展現狀及分析
太谷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至今已舉辦了六屆,競賽項目共分為三大項形意拳拳術類、形意拳器械類、形意拳對練類。通過歸納整理下列圖表可以看出太谷形意拳國際交流大會在形意拳的項目設定上主要以形意拳的各類拳術為主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其他項目的結構,促進各門各派武術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吸引更多的武術者加入其中。
2.2 太谷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對山西武術發展的積極影響
2.2.1 弘揚山西傳統武術文化
我國歷史淵源,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而山西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是炎黃子孫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源遠流長,人文薈萃,擁有著豐富的礦場資源其中以煤炭聞名全國,被稱為“烏金之鄉”,更擁有者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文化博物館”之美稱。作為文化發源地之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發揚傳統文化,形意拳也是山西的特色拳種,太谷也被稱為形意拳發源地之一,它展現了山西獨有的文化特點。
2.2.2 整合山西武術資源
1994年和1996年,太谷縣成功舉辦了全國形意拳邀請賽,為太谷贏得了“形意拳之鄉”的美譽。山西習武人數廣泛,拳種豐富,其中形意拳中就包括五行拳、十二形拳、進退連環、雞形四把、雜勢錘等等,對練套路有五花炮、五行炮、挨身炮等等。不僅如此,山西形意拳流派諸多,其中以車氏、宋氏為主要代表,各門各派的形意拳風格獨特,所以通過交流大會,可以使各類流派,拳種等促進交流與切磋,形成山西武術資源整合。
2.3 太谷形意拳國際交流大會發展策略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從古流傳至今,為了中國武術的發展,要大力支持賽事的創辦與舉行。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體現了傳統武術的特點,相關政府與部門應大力宣傳相關知識與方法。如今,互聯網時代,賽事組委會必須加強在互聯網上的宣傳,可以通過一些官方媒體對賽事的大力宣傳,顯著提高賽事自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設計合理的宣傳方案,通過多渠道進行宣傳。尋找相關媒體進行賽前報告和推廣,在比賽之前對舉辦城市做出城市宣傳,街面設計海報,橫幅與相關紀念品。全面發展賽事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親身體會賽事的樂趣,對武術發展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山西省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競賽項目共分為三大項形意拳拳術類(十項)、形意拳器械類(八項)、形意拳對練類(兩項)。
(2)太谷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對于年齡分組設定較合理,從兒童組到長壽組,每個年齡階段都進行了分組,也體現了賽事組委會對全民體育健身的重視,一定程度反映了山西武術的全民化。
3.2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多渠道提高賽事知名度。太谷縣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體現了傳統武術的特點,相關政府與部門應大力宣傳相關知識與方法。全面發展賽事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親身體會賽事的樂趣。同時要大力宣揚與傳播傳統文化,要以學校興趣教學為基本點,引進學校社團,開展武術課間操等相關活動,逐漸展開與滲透,不但可以增強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做到勞逸結合還可以使良好的傳承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