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釵霞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2011)》中明確指出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在于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六年閱讀量達到145萬字以上。”要達到這些閱讀量,靠課內那點時間肯定難以完成,那就需要進行群文閱讀,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閱讀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關鍵詞:單元整合;群文閱讀
大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中,“教”是前提、手段,教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注意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不教”是目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學習的方法,能獨自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現在提倡“群文閱讀”就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一篇文本的方法,然后學會遷移,去閱讀、理解多篇文本。
一、群文閱讀“單元整合”的含義
“單元整合”作為群文閱讀最直接的一種組織形式,通過閱讀群文,將單元主題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從而改變目前課堂上“課文平行、主題并列、知識無序”的格局,呈現“以單元為板塊單篇精讀,多元拓展”的遞進式語文學習新方法,不僅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主要圍繞單元目標對本單元的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課后練習、詞句段運用、習作、日積月累、口語交際、交流平臺和課外的閱讀資源等板塊內容,進行整體設計的教學。
二、群文閱讀單元整合的現狀分析
1.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使用的統編教材語文課本的編排特點:一是單元編排雙線條。雖然在形式上采用的是單元式,但是內容上卻采用雙線組織單元,在每一個單元都貫穿了“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兩條線,且均衡遞進。二是課外閱讀課程化。統編教材將課外讀物與課本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促進學生去自主閱讀書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2.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由于許多家長不明白《新課標》要求,還停留在以前學習老課本的方法,每天只讓孩子完成作業,完全不關心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學生的閱讀量不但達不到課標要求,而且閱讀面狹窄,閱讀中外名著就更少;還有很多學生對讀書的目的不夠明確,不知道怎么選擇書籍,只是讀一些漫畫和卡通類、作文書、教材輔導等讀物;同時,學生的閱讀方法不當,有待教師的指導,閱讀習慣也有待培養,閱讀能力更有待提高。
三、群文閱讀“單元整合”的好處
1.群文閱讀強調把具有關聯的多個文本整合起來展開有效的整體性理解。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時,根據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進行整合,制定整個單元的教學方案,立足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主題為線索,以任務為驅動,以情境為依托,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一組教材的整體結構,學習一類文體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2.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一節課內針對一篇精講課文自主、合作探究出該篇課文的學習方法,并用所學方法去閱讀本單元其他幾篇課文和相關課外讀物。
四、群文閱讀的課型設計
1.舉三反一式:這是群文閱讀中最基本的一種課型,是以一篇帶多篇的方式出現。教師出示一組文本在內容或形式結構上具有相同的內容讓學生深入地閱讀、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這組文本的相同之處,這是最簡單的組文設計。如: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親的畫面》《指尖上的父愛》《打》四篇文本進行整合,讓學生閱讀、理解,發現這組文本的相同之處——“父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2.求同存異法:一組文本在主要內容和形式結構上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一定的差異性,要著眼于小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發展,不僅進行同文閱讀,發展學生求同思維,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求異,在閱讀時依據同質性去發現不同文本的區別,提升文章閱讀感悟能力。如:我在教學“人物描寫組”時,將《摔跤》《他像一顆挺脫的樹》《兩莖燈草》進行整合,讓學生從中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描寫人物的方法。
3.以文解文式:如果理解單篇有疑問,就用多篇進行探究。即,以一篇為主要文本,另外幾篇作為輔助性文本,用來幫助理解主要文本提供基礎知識或者理解線索。如:學習六年級上冊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理解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中的“暖、寒、開顏”時,可選取《智取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這三篇文章來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
五、群文閱讀“單元整合”應注意的問題
1.整體感知單元的內容
教學每個單元時,教師要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單元有整體了解,把握整組教材的主題和單元要素。
2.擬訂議題要精準
群文閱讀的議題與單篇課文的課題教學是有一定區別。統編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在選擇群文閱讀單元議題時可以以單元主題為依據,這樣,既容易選取閱讀材料,又能貼近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本單元以“外國文學名著”為主題,編排的三篇文章《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長篇小說中的節選,我進行單元整合時選的議題是“走進外國名篇名著”,引導學生學習外國名篇的方法——以《魯賓遜漂流記》為例,學習梗概-節選-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學會遷移去學習名著,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3.群文閱讀要認真組文
“群文閱讀”課的最大價值就是將單篇教學走向了一組文章的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時要為學生呈現多篇文章,這些文章不是簡單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疊加在一起,而是師生要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如:沿河縣民族小學晏雪梅老師執教“有趣的兒歌”,就挑選了四首趣味性強的兒歌——《小花貓》《大個子》《你問我答》《丟手絹》,并用不同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小朋友們產生共識——兒歌很有趣,激發了學生想讀兒歌的情趣。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教師就要多讀書掌握更多的閱讀素材,還要采取一種新型的適合時代發展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單元整合,并精心地指導學生閱讀文本,且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于澤元. 群文閱讀的課堂結構類型簡析[J]. 小學語文教學, 2015, 000(007):P.23-24
貴州省沿河縣第三完全小學 5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