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龍娟
摘要:近些年,日益上升的離婚率導致單親家庭數目不斷增加,因此單親家庭學生數量也逐年上升。家庭破裂、撫養方式改變、人際關系變化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成了一個社會問題。這些學生在思想、行為、習慣等各方面往往與其他學生有著不同特點,他們比雙親家庭的孩子更易產生不良情緒,容易造成孩子過于敏感、攻擊性強等性格弱點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偏差,因此對其的學校教育問題就愈加突顯,且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初中生;單親家庭;學校教育;教育對策
一、引言
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數目日增的單親家庭的初中學生,如何克服來自破碎家庭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使其擁有與其他同齡孩子相同的健康的心理特征并能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學業,是每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深感棘手的一個問題。單親家庭孩子因缺乏必要的父愛或母愛,加上外在調節的不利,這就產生了許多“問題孩子”但這些“問題孩子”認知能力差,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弱勢群體,需要整個社會給予關注。讓他們得以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自由地成長真的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因此作為教師,要全面了解單親家庭學生學習生活情況,深入分析他們的異常心理,應盡自己最大能力去關注單親家庭學生的思想及心理,有的放矢地施以教育。
二、單親家庭子女心出現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缺少需要的激勵教育。學習是艱苦的,學習過程中就少不了家長的監督和鼓勵。可想而知,父母離婚前后那段鬧矛盾時間,應該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更談不上耐心的輔導了。缺乏必要督促激勵的單親家庭子女往往貪玩,對學習缺乏興趣。還有些單親子女的生活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更不用說使孩子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功課。
2、缺乏必要的管教。不少離婚父母相互推卸責任,認為孩子跟誰生活就應由誰教育管理。還有的灌輸給孩子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或者撒手不管;或將孩子交由祖父母隔代撫養,放棄教育管理孩子的責任。由于缺少應有的管束,大多數的單親子女在閑暇獨處時常常感到無聊 壓抑,取而代之就會采用消極被動的方式來打發時光:比如打游戲機、玩手機、看小說、甚至厭學逃學。個別的由于擇友不良,沾染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容易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
3、缺失應有的母愛和父愛而喜歡交異性朋友。他們在生活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尤其是母愛,常會覺得精神上很空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旦得到異性同學的關心就會覺得很溫暖很幸福,所以在課余就常常在一起玩。時間長了容易出現早戀現象,尤其是對于女生,這種現象更易發生。
4、隔代教育過于溺愛而貪圖安逸享樂。有些單親家庭子女或孤兒被寄養在祖父母家或外祖父母,老人們往往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關懷,父母覺得對孩子有虧欠給予充足的金錢物質作為彌補,而在思想學習上缺乏嚴格的要求。這樣孩子們往往嬌慣自己,怕吃苦、貪圖安逸,不良習慣便越來越多,學校布置的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三、單親家庭初中學生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為師者,一定要想方設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才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導,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達到教育的目的。但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應是師生間“心與心”的交流,用真誠交換真誠。
1、了解單親家庭現狀。準確把握單親家庭學生的特殊性,進行“對癥下藥”不同變故對孩子刺激是不同的,這些不同的心理障礙正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根源。因此教育單親子女,要區別分析他們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困難。根據不同變故,分析孩子出現的心理障礙,進行疏導,使他們具有健全的心態,正確面對現實。或許有人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個重大的挫折,經受不起挫折和失敗了。這毋庸置疑,但只要我們正確引導他們,讓他們勇敢地面對現實,他們就能早日走出心中的陰霾,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生活、學習,去面對困難和挑戰。
2、創設“家”一樣的班級氛圍,把關愛多給單親家庭子女。鼓勵學生多與他們交往,在學習中形成關心愛護他們的風氣,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假如我們的孩子都能以樂觀的情緒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圍生活中的每一種現象都能向他展現出美麗、精細、柔弱、溫和色彩的話,他就會易于接受教育,就會貪婪地聆聽你的每一句話。”所以多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活動,解決單親學生的困難,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說明人與人之間會互相影響。所以在學校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交往環境,課堂上把優生或班干部的座位穿插安排,并進行“一幫一”,把他們的發展引向正常軌道。
3、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制定切實有效的教育措施。作為班主任的我,在課余時間經常與他們交流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特長方面的發展,充分展示孩子們的興趣特長,才能培養和樹立自信心。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善于發現并及時引導孩子的興趣,并適時地把這一興趣遷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軌道上來。使他們從胸無大志,昏昏噩噩狀態,改觀為有理想、有抱負、樂學不疲、積極進取的青少年。在我們班就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4、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點亮心中的自尊之“燈”。每人都有閃光點,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當他們在學習上有創造性見解時,家長和教師要格外夸獎和給予肯定,讓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對單親家庭孩子應多鼓勵少指責。自尊、信心是學生努力改正缺點,積極向上的動力;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鑰匙。因而應從尊重和愛護學生出發,發掘他們身上的優點,不用“笨”、“壞”等再次刺傷他們,多給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喚醒孩子們的自尊,鼓勵振作起來。
5、引導離異、單親家庭的初中生正確地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首先,用大量事實說明各階段可能遇到的挫折,使學生明白挫折是人生一部分,生命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過程,家庭變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必須勇敢地正視現實。其次,針對學生在父母離婚后產生的痛苦或極度痛苦的心理感受,可以對他們進行“逆境成才教育”,用事實說明不幸是對人生的考驗和磨礪,只有經受住不幸的磨煉才能使人的意志更堅強。
總之,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而教育單親子女是一項長期、細致、復雜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盡心盡力。作為班主任,雖然不能還單親家庭子女一個原本幸福的家,但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用愛心與溫暖鑄造的“大家”,所以我們只要獻出特殊的愛,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單親家庭子女就會擁有屬于他們的美好未來。走進學生的心靈,凈化一片藍天,綠化一片沃土,這是教師神圣不可推卸的職責。如陽光,灑向每一個學生心靈的角落;如春風,拂去學生心靈的每一粒塵埃;如細雨,滋潤學生的每一寸心田。
教育不能沒有感情,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成其為池塘,所以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對待每一個孩子,我們只有用愛的暖流去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打動他們的心靈。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師首先要“蹲下身子”真心實意地與學生交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我想,只要我們捧著一顆赤誠的心,把愛心和知識灑向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打動學生的心,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龍泉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