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
摘要:互聯網管理在現階段面臨更高難度,尤其是在互聯網不斷普及推廣的背景下,我國互聯網管理體制的優化構建和運行壓力更大,應該引起高度關注。文章即重點圍繞著我國互聯網管理工作的開展,首先簡要介紹了互聯網治理多元化體系及其管理特點,然后又具體從內容管理、政府職能以及社會自治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優化互聯網管理,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體制;優化對策
引言
在現階段我國互聯網快速普及和發展下,確實給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較大便利,但是同樣也存在著較多的不利影響和威脅因素,切實做好互聯網管理和治理工作極為必要。因為互聯網的復雜性特點,相應互聯網治理以及管理同樣也需要表現出較強的多元化特點,要求以此實現互聯網的優化控制,在充分發揮互聯網應用價值的基礎上,實現各類不利影響因素的防控,相關研究極為必要。
一、我國互聯網管理概述
(一)互聯網治理多元化體系
互聯網治理多元化體系的構建是優化我國互聯網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為基本的管理要求,需要盡可能引入多個主體和相關人員,確保互聯網治理具備更強的實效性和高效性。基于互聯網治理多元化體系的構建來看,往往需要首先積極關注政府相關監管機構以及執法部門的參與,確保其能夠圍繞著我國互聯網管理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促使自身工作開展較為適宜合理,可以表現出理想的針對性,較好處理一些惡性事件和不良影響因素,充分發揮自身強制性作用;另外,為了更好優化互聯網治理成效,往往還需要重點引入一些社會力量,尤其是對于和互聯網應用密切相關聯的各個法人和自然人,都需要在充分考慮其和互聯網治理關系的基礎上,采取較為適宜的策略予以管控,以此更好完善互聯網治理機制。
(二)互聯網管理特點
基于互聯網管理機制的構建和完善而言,往往還需要注重明確其基本特點,確保互聯網管理能夠體現出較強實效性,避免在任何方向上出現偏差問題。比如互聯網管理應該首先體現出網絡化特點,要求切實加大網絡化建設力度,以此更好實現對于互聯網的適應性管理,促使管理機制可以和互聯網應用機制較為匹配,盡量避免互聯網管理方面出現的嚴重滯后性以及不匹配問題;其次,互聯網管理還需要具備綜合化特點,相應互聯網管理機制應該力求兼顧多個要素,能夠實現對于互聯網中各個威脅因素的全面把關,在注重構建多元主體的同時,也需要確保相應管理機制運行更為全面順暢,盡量規避可能出現的嚴重漏洞,尤其是在政府部門以及行業部門協同管理中,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另外,互聯網管理的特點還表現在法治化上,伴隨著當前我國網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互聯網管理相關法律機制的不斷完善,在具體開展互聯網管理工作中,必須要表現出較強的法律法規依從性,以此不斷提升互聯網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解決該方面可能出現的嚴重混亂問題。
二、互聯網管理體系優化對策
(一)注重內容管理
在互聯網管理體系優化建設中,首先應該積極關注內容管理,確保互聯網內容較為積極向上,且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規避內容不當帶來的隱患問題。基于內容管理工作的落實,首先應該切實加大重視度,伴隨著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該項工作的明確,基層互聯網管理人員同樣也需要積極關注互聯網內容管理,以此更好營造積極向上的互聯網文化,嚴厲打擊所有不良信息因素。在互聯網內容管理中,往往需要重點考慮到多方面要求和依據,比如對于知識產權予以保護就是重要任務,要求針對互聯網內容進行詳細核查,對于其中存在嚴重侵權的內容應該及時處理,以此更好保障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此外,互聯網內容管理還需要表現出較強的與時俱進特點,能夠較好實現互聯網相關技術和平臺的全面關注,尤其是各個新平臺和新路徑,更是需要切實做好監管,避免該方面出現較多不良內容。比如伴隨著當前互聯網直播的興起,相應內容管理工作就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力求采取相匹配策略和技術,保障所有直播內容都可以得到監控,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優化互聯網直播環境。
(二)強化政府職能
互聯網管理體系優化必然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和積極參與,這也是確保互聯網管理能夠具備較強實效性以及強制性的關鍵所在。在互聯網管理中,政府的作用價值依然不容忽視,尤其是對于一些社會力量無法解決的互聯網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其中,為互聯網的優化推廣運用保駕護航。基于此,強化政府職能成為優化互聯網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要求政府各個相關部門可以清晰認識到自身在互聯網管理中的職責和任務,尤其是對于監管部門以及執法部門,更是需要在厘清自身任務的基礎上,加大協作力度,以此更好實現整個互聯網環境的監控,針對各個不利因素予以嚴厲打擊,依托強有力的威懾手段,降低互聯網中不法行為以及不積極內容的出現幾率。
(三)完善社會自治體系
在當前互聯網快速普及和發展背景下,不僅僅出現的互聯網內容更為繁雜,網民數量同樣也更多,加之互聯網平臺以及傳播路徑的增多,相應管理難度同樣越來越大,如此也就必然需要積極尋求多方力量配合,尤其是對于社會自治體系構建,更是需要促使其積極發揮應有作用,成為政府管理機制的重要輔助力量。這也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能夠適當放權給社會組織,尤其是對于一些社會力量可以自行解決的任務,應該完全交由社會自治機構處理,以此降低自身工作難度,同時也可以有效保障最終互聯網管理成效。未來非政府組織、企業以及個人都應該得到有效鼓勵,促使其積極配合政府機構,對于互聯網形成更為全面的管控。
參考文獻
[1]張國慶.新發展過程中的互聯網管理[J].財富時代,2021(01):4.
[2]劉雙一.我國互聯網管理改革四十年歷程及展望[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9,21(04):61-67.
[3]陶建武. 中國互聯網監管體制的歷史轉換及其內在邏輯[D].武漢大學,2017.
[4]汪玉凱.提高互聯網治理能力的體制性思考[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2(04):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