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嘉慶 張曉輝 王云靜 楊秋霞 董杰

摘要:本文討論了以MOOC為基礎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基本理念,從混合式教學改革思想、重構混合式教學設計過程、學習效果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將傳統線下的面授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下的網絡線上教學優勢融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改革;重構混合式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案例;學習效果考核評價
由MOOC 引發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改革已引起了多方面的關注和實踐,成為變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效的重要力量[1]。MOOC 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優質教學資源,而且鍛造了全新的教學流程、改造了教與學關系,以MOOC 為代表的在線課程教育正在成為推動和“翻轉”高等教育的主要動力[2]。在MOOC資源的基礎上,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培養水平是教師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3]。
一、“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概述
(一)課程教學目標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是我校面向非電類工科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充分了解電工與電子技術知識體系構架,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具有解決相關專業的工程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涵蓋面廣,主要包括電路、電機、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方面,重點考核的是學生對各類型電工、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較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偏重于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及其在實踐中應用。
(二)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各種電工電子電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各種公式的推導與計算等,其教學模式傾向對概念的理解和解題技巧的考察。課程輔助實驗均是學生依照老師講授和演示的內容,按實驗指導書的步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的驗證。上述的課堂及實驗教學方式,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達到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新型教學形式下,需要合理的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在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同時,可及時有效地加強師生、學生間溝通,保證教學效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推動了教學形式的轉變將手機電腦轉換為教學工具輔助教學,增強互通交流,同時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以最大效率保證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二、線上線下混合“三段遞進式”教學設計思路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將傳統的面授教學(線下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下的網絡教學(線上教學)優勢融合的教學(學習)模式。
“電工與電子技術”以課程內容結合工業應用的典型事例來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項目與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來完成教學任務;依據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逐步分層推進教學,構建“三段遞進式”教學模式。“三段遞進式”即課前理論準備段,課上教學示范段,課后任務拓展提升段。通過“三段遞進式”教學達到理論必備知識的準備、知識的獲取、必要技能的掌握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如圖1所示。
因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學時有限,課程內容多,依靠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可以達到顯著教學效果。
線上學習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教學資源,進行在線討論、互動答疑、效果測試、考核評價等,實現學習過程的泛在性和互動性。線下學習中主要是教師課堂講授,但絕不是對線上內容的重復,而是結合學生線上學習的結果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調整。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反饋,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可以適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且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適應網絡一代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學習興趣,達到促進學習效果的目的。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過程
混合式教學設計應在明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做到綜合課前準備、課上知識傳遞、課后鞏固提高,并穿插隨堂小測、課后討論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環節,能夠使大部分學生在課下與課上的學習內容相互照應、相互彌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從如何“教”的角度出發,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則是從如何“學”的角度出發。在“電工與電子技術”MOOC+SPOC 混合教學模式中,線上學習占了學生活動中很大的比例。教師應該在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時提出學習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導,使學生從完全自學轉變成在教師指導下的線上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線上學習的質量。在課堂教學講授時,要多引導、多啟發、少灌輸、少演示,并給予那些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
線上資源需提供單元導學、知識點詳解、重點難點、配合視頻動畫或圖片等,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層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根據學生情況來分解知識點。每一部分內容只講解一個重點或難點內容,不能把內容進行堆砌。線上學習內容有較嚴格要求,要讓學生登錄網絡教學平臺后能夠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點內容,而不僅僅是對課堂內容的復制。
初步階段可采用異步SPOC方式,即拷貝一門已經結課的MOOC 源課程內容,教師可以自由地刪改和增補內容。提升階段課完成獨立SPOC課程建設,線上授課視頻資源由本校教師自己創建,更適應本校的“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學時及內容安排。
四、學習效果考核評價機制
課程學習評價與考核是保證學習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制定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的有效策略。
根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的特點,基于線上線下的“電工與電子技術”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主要包含線上評價、線下評價兩部分。線上考核由過程性評價15%、線上隨堂測驗10%、線上單元測驗10%三部分成績組成。線下考核由項目式作業10%,實驗實踐10%及學期測驗45%三部分組成。
結束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結合線上線下測試和練習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學方式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為主導、師講生聽、被動學習”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生問師答、主動學習”,教學過程和方式得到了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創新——評《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0(11):136.
[2]田媛,席玉婷.高校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0(08):78-86.
[3]劉丹妮.基于超星泛雅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4):144-145+148.
作者簡介:鐘嘉慶(1977—),男,江蘇南京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電力系統分析、電工與電子技術教學創新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燕山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_“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探索(課題編號:2019HUJG02);燕山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_“電工與電子技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課題編號:2020ZXK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