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韓亞惠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的出臺,學生體質逐漸成為高校、社會關注的重點。HIIT(高強度間歇性訓練)作為一種新的訓練方式,與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智慧教學背景下,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堅持“五育”并舉,通過對現階段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方位的剖析,探尋多個切入點,培養學生運動熱情的同時,推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智慧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體,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導向,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拓展,實現課內外知識有效整合的同時,促進學生知識的躍遷與內化。從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體育教師過于注重基礎體育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運動動作、運動意識等方面的培育并未過多涉及??菰锓ξ兜慕虒W氛圍不僅影響了學生運動熱情的形成,而且長時間處于被動學習地位的他們,對體育的認知流于表面。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1 智慧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 改變了傳統的授課形式
從目前體育課堂教學形式來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常常會采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通過面對面、手把手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但是枯燥乏味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積極性不高,加之練習時間往往占據課堂大部分比例,學生學習效率下降,進而影響教師教學質量。智慧教學的出現,彌補了傳統教學存在的短板,體育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喚醒學生運動熱情。以“熱身運動”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現階段學生學情挑選合適的熱身運動,并制作簡單的HIIT練習視頻,并利用系統后臺數據分析系統對學生運動情況進行分析,并制定多種形式的運動方案,實現課內外知識有效銜接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1.2 拓寬了師生互動渠道
傳統體育教學中,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使得師生互動往往集中在課上教學中,加之課程安排、教學目標的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次數也十分有限。智慧教學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師生互動的束縛,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多種形式微視頻,從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觀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設置多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并通過遠程操控觀察屏幕外學生運動情況。不僅如此,對于重難點知識,教師與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交流,并對目前HIIT訓練內容進行調整,提高師生互動次數的同時,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工作效能感的提升。
1.3 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
一直以來,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秉持著“言傳身教”的教育理念,利用自身“主導”優勢,將體育知識、動作技巧一味地“灌輸”于學生。學習模式的單一性使得學生課堂主體性遭到了弱化,不僅影響了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機械化的訓練方式,使得學生身體各部分受到二次傷害,進而影響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智慧教學引導下,教師教學地位也從原本的“知識傳授者”向“知識點撥者”轉型。對于體育訓練也不是一味地進行示范,而是根據學生發展實際,依托互聯網技術制定多種訓練方案,根據學生練習反饋進行調整,提高學生課堂歸屬感的同時,提高其身體素質,從而凸顯“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
2 智慧教學與HIIT融合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路徑優化研究
2.1 依托線上課堂,促進課程內容多元化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架構,其豐富的學習資源與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備受學生青睞。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的優勢,以線上、線下為分界點,創設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運動熱情。
首先,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常見的“HIIT訓練”動作,如:“胸口屈膝卷腹”“俄羅斯轉體”“淺打水”等等,并制作成微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三個階段:每組25s,間隔休息30s,3組/天;每組45s,間隔休息30s,3組/天;每組45s,間隔休息15s,3組/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檔位進行練習,教師也可以在后臺及時檢測學生運動情況,并對訓練強度、訓練時間進行調整。
其次,在線下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將“胸口屈膝卷腹”、“俄羅斯轉體”、“淺打水”等基本動作進行分解,八拍為一組,結合視頻逐幀播放,規范學生動作技巧,從而提高鍛煉效果。對于協調能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還可以編排相應的運動舞蹈、啦啦操,在音樂節拍的律動下感受運動的魅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增加視頻回放、課后練習等模塊,通過動作比對幫助學生發現自身不足,并通過課后練習、運動拓展等環節保證學生都能有所發展的同時,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2 融合體育活動,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
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兼顧各個教學環節,合理劃分課堂時間,并開展多種體育項目,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高學生運動積極性的同時,提高鍛煉成效。
以“籃球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可以將學生以5—8人進行分組,在教學前設置“HIIT訓練”內容,如:波比跳摸籃板、開合跳等等。一方面,通過簡單的動作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簡單的拉伸,降低運動造成的損傷,提高鍛煉效果。另一方面,在波比跳、深蹲等綜合性動作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心肺功能,使其快速進入到后續運動學習中。熱身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HIIT訓練與籃球運動進行融合,采用接力折返跑傳球、繞“8”三步上籃、“三打二、五打三”快攻戰術等活動,以此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全面提升。
2.3 立足個體差異,提高體育教學針對性
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強健體魄??陀^來講,體育運動有一定強度,能夠磨練學生的耐心,也能幫助其轉移消極情緒。當今時代背景下,學生面臨各種壓力,有升學的,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如不及時解決容易使其有各種心理問題,這種情況下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對此,教師可改變體育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如對于普通學生的訓練,以田徑課為例,課上引導學生進行速度及耐力訓練,以兩個月為一個訓練周期,進行HIT訓練(4*3min,強度為86%, VO2 Max,時間15min,間歇40s),同時還要進行速度訓練,一般采用兩種訓練模式,一種為標志桶練習,即將學生按照特定的標準分組后,將標志桶按照5M、10M、15M間隔擺放成S型或者其他形狀,以口哨為口令,讓學生繞著標志桶進行接力比賽。另一種為變速練習,要求學生排成一橫行進行慢跑訓練,同時還讓第一位同學追第二個同學。此外,我還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負重,通過這種方式提速。對于肥胖學生的訓練,要突出“綠色、健康”這一理念。以足球課為例,教師也可以以兩個月為一個周期,引導學生進行HIT訓練(6*2min,運動強度為60% ,VO2 Max,時間20min,間歇1min),具體訓練內容為半場“開球-繞標志筒-射門”練習,標志桶直接距離可增大,控制在5m左右,擺放數量為8個左右,且限定時間,后期還可縮短訓練時間,增加運動強度,切實提高肥胖學生的體能。
2.4 優化教學評價,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
教學評價作為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現階段學生運動情況的總結,教師教學成效的反饋。傳統評價模式下,部分教師只是針對學生體測數據、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其身體綜合素質、運動意識等方面并未過多涉及。形式單一的評價標準不僅時間長、跨度大,而且千篇一律的評價意見使得學生無法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自身運動積極性。為此,智慧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根據教學環節制定多種形式的評價標準,提高評價真實性與可靠性的同時,將“終生體育”的運動理念貫穿于其日后學習、發展中。
首先,評價體系要具有實時性。教師可以以課前、課上、課后為節點,將教學評價分成三個部分,并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課前階段,教師主要對學生身體素質、身體各項基本指標進行評價,并根據體育運動方向制定相應的訓練內容;課上階段,教師主要對學生運動積極性、動作規范程度、HIIT訓練反饋等內容進行評價,并結合其課前評價內容對其存在的問題給予一定指導,并結合相應體育項目保證學生課堂參與度;課下階段,教師可以以周/月為節點,根據學生HIIT訓練綜合情況、打卡次數及身體各項指標變化進行綜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訓練內容進行延展、調整,提高評價工作實效性與可靠性的同時,降低劇烈訓練對學生身體造成的傷害。
其次,評價標準要與學生學習進度相統一。由于學生自身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的不同,教師在進行評價 時要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前提,針對學生能力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同樣以“HIIT訓練”為例,首先,教師在講解“HIIT訓練”相關知識時,可以制定與理論知識相關的評價內容;在開展實際“HIIT訓練”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體育項目制定評價內容,對其體育項目知識掌握情況、動作規范程度進行評價,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其突破自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3 結束語
由此可見,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學生發展路上的“指明燈”,高校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學生發展需求,把握智慧教學的核心內涵,探尋其與HIIT訓練模式的契合點,將二者與體育教學有效融合,喚醒學生運動熱情的同時,培養其良好的運動理念。不僅如此,在日后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配比,科學分層、合理引導,滿足每位學生發展實際的同時,促進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課題: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課題名稱:HIIT對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與分解的影響研究(課題編號:21B31000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商丘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