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燕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樹立小學生道德政治觀念的重要啟蒙課程。開展情景體驗式教學更夠引導小學生高效理解課程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幫助小學生產生道德政治觀念認知,進而推動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活中更好發展。在此前提下,本文對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的實際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情境體驗式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策略
前言:情境體驗式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教學中較為常見且高效的教學方式。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實際應用,有效緩解小學生在課堂中精神不集中,不能高效學習的弊端。而將其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是加強小學生對道德政治觀念的認知,讓小學生在課堂中直觀的感受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從而實現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一、情境體驗式教學運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一)激發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主要強調了將以往傳統教學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現象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隨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逐漸增加了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內容,讓原本枯燥的課程變得富有靈動性和趣味性,提升課程實踐價值。對此,教師應對教學改革工作中強調的應用能力和素質教育加強認知,并自覺完善自身教學理念,將小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有效結合并利用情境體驗式教學這一優質教學手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加強小學生課程參與度的同時優化課堂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1]。
(二)通過有效交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普遍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且忽略與學生建立實質性的交流和溝通,致使教師不能有效掌握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情境體驗式教學手段的出現,則有效改善這一情況。在以往教學環節中,教師普遍采用單一說教的方式,缺乏與學生有效交流,致使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逐漸疏遠,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造成教學質量不高的情況。對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積極利用情境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教師在開展情境體驗式教學之前,應對班級學生進行多方位了解,明確學生自身情感,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方案,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價值和作用。在此期間,教師應用自身真摯的情感引導學生全身心融入,并增加與學生的交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產生情感共鳴。
(三)實現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充分結合
將課堂中所學知識有效遷移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處理相關問題,是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而情境體驗式教學更是為教師完成這一教學目的,提供了優質教學渠道。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小學生道德觀念和人生價值觀念的建立有重要影響,教師通過構建符合生活實際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參與和感受其中語言、角色、問題等情境,有效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與生活實際中,并解決和處理相關問題,加強學生高效利用所學知識。將生活實際場景帶到教學環節中,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感和學習興趣外,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及時想到教學環節中教師指導的有效經驗,加強學生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情境體驗式教學運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措施
(一)結合教學內容凸顯教學目標
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念培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認知、思維方式以及行為舉止。教師根據教學課程內容設計日常教學環節,并創建相應體驗式情境,培養學生加強道德與法制認知,帶領學生認識生活并體會生活。對情境體驗式教學手段的應用應是靈活的,教師可以將其運用在正式授課之前,從而引出教學內容,不僅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激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由此可以看出,課前情境體驗式教學對教學內容的導入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性格等原因,通常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感知教學環節較為枯燥不能吸引自身目光時,就會喪失注意力,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對此,教師應重視正式教學前的內容導入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求知欲后開展正式教學課程,凸顯教學目標的同時有效引入教學內容。例如:教師授課時會遇到學生成長話題,其教學目標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成長產生認知,并加強對自身言行舉止的控制和約束。對于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學生小時候的照片,讓學生猜是哪一位同學,在找出對應同學后,指出照片與本人存在差別,從而引出成長話題,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長大了就要有大人的樣子”為話題,凸顯教學目標,進而引出授課內容。
(二)充分融入生活場景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最重要的教學方向就是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自我品格并實踐于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構建教學場景中應重視生活元素的融入,在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增長學生的生活經驗,并引導學生通過自身情感感受生活和社會。學生會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積累部分生活經驗,這也為教師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開展奠定部分基礎,此時再通過生活實際案例開展教學環節,一方面可以減少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將教學工作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從而充分發揮情境體驗式教學的作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結合,不僅能有效引導學生理解相關教學內容,收獲理論知識,還能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在生活、學習方面更好發展。教師在設計情境教學環節時,要重視三個方面,首先情境設置要完全貼合教學內容,其次要重視學生自身實際情況,注重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最后要增加與學生的充分交流的環節,進而高效的開展教學活動[2]。
(三)增加情境教學中的趣味性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情境體驗式教學環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或知識方向,并在情境教學中融入相關元素。教師將這些富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元素融于情境體驗式教學,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切身體會到相關理論知識的意義。教師進行情境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學生主動表達自身情感,可以是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也可以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表達情感的過程,就是學生收獲生活經驗和理論知識的過程。
結語:總而言之,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目標就是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綜合實踐能力。對此,教師應優先意識到將情境體驗式教學運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要意義,并加強對班級學生自身情況的掌握,從而將教學課程內容結合學生情況,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情境體驗式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有效運用于生活實際中,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郭桂東.情境教學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式[J].百科知識,2020(12):58+60.
[2]劉偉峰.巧用情境教學搭建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堂”[J].華夏教師,2020(03):57-58.
基金或課題項目: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1年開放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情境體驗式教學策略的研究》KCX20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