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豐
高職體育教學中,體育必修課與選修課開展效果不錯,體育成績被納入到學分中,作為評優的參考指標,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在發展學生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有些不足。“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需要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思想,堅持體育教學的育人功能,結合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將“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培養拼搏進取精神、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培養規則紀律觀念、提升相關職業素養,全面提高高職體育教學成效,更好地培養高職學生。
為提高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心理、人格、身體多方面的健康發展,應重視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分析了高職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提出了優化高職體育課程建設的路徑,應把握運動時機,制定有效制度,營造運動環境,控制運動負荷,激發學生體育興趣,在體育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創設運動情境,實現快樂運動。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明確“課程思政”的目的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如何更好培養人的問題。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與推行,明確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即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素養、良好的道德素養、全面發展的、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的人,而對于怎樣培養人和如何更好培養人的問題,需要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結合具體課程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教學。高職體育教學中,需要深入挖掘“課程思政”理念的內涵,積極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效能,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高職學生健康而全面發展。
2 “課程思政”促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
在“課程思政”理念的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應該進行全方位改革,改變過去單一的育人功能,將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等與體育教育緊密融合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高職體育教師應該在教育部門與學校的引領下,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規則紀律等思想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中,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3 如何轉變高職體育教育措施
3.1 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應該與其緊密聯系起來,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在體育學習與實踐中的主體,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創新和運用形式多樣和豐富有趣的體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主動參與到體育訓練與相關運動中。例如,在高職體育的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引入和體育與健康相關的情境與案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探究。比如在排球運動的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比賽的情境,將主攻手朱婷、張常寧、惠若琪等人與巴西隊對戰的生動情境展現出來,并提出問題:排球運動中分為隊員分屬于哪幾類?根據圖示與視頻說說如何更好墊球?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試著敘述,之后進行總結,比如:排球運動中每支隊伍由主攻手、副攻手、接應手、二傳手和自由人組成。在實踐教學中,可以組織開展各類排球等團隊競賽的運動,指導學生相互合作,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與適應能力。
3.2 培養愛國主義思想,提升愛崗敬業意識
“課程思政”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素養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結合這項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體育競賽的內容,與愛國主義教育聯系起來,通過引入奧運會、世錦賽等比賽的精彩視頻,展示我國運動團體與運動員的優秀戰績,講述我國運動員在運動賽場上和背后的先進事跡與感人故事,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而且還能夠激發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同時,將運動健兒的日常訓練與全力競賽與工作進行對比,可以提升學生愛崗敬業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需要在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發光發熱,更好地奉獻社會與促進社會發展,成就自我。例如,教師可以引入巴西里約奧運會上的一些愛國拼搏的故事,以此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提升學生愛崗敬業意識。比如在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傅園慧用時58秒95完成比賽,獲得了第二小組的第三名,最終獲得半決賽第三晉級了決賽,賽后接受采訪時她說自己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只有互聯網上將她的表情制作成了表情包。這個故事體現了我國運動員的愛國敬業,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他們在賽場上的努力,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愛國敬業的思想意識。
3.3 培養拼搏進取精神,提高競爭合作意識
在高職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教學中,包含著一些高強度的運動教學項目,比如有中長跑、越野跑等,這些運動項目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提高學生競爭的意識,像接力賽等運動項目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靈活開展相關教學,更好培養學生。例如,在中長跑的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中長跑的運動技巧,特別是呼吸技巧,定期組織開展一些中長跑的運動比賽。在實際訓練與競賽的過程中人們會出現極點現象,表現為肌肉酸痛、身體乏力、胸悶氣喘等,對于學生的肺活量與意志力都提出了很大的考驗。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日本馬拉松運動員山本田的故事,然后指導學生適當放慢速度、調整呼吸、堅持小跑,將大目標設定成一個個小目標,將前方的運動員作為追趕的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訓練任務。
3.4 教學方法創設賦予生命化特征
高職體育教育教學中要強調向體育的生活化、社會化方向發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游戲法、情景教學法等。以游戲為載體,將體育游戲的目的拓展到社會崗位層面,如通過游戲讓學生在體育教育中懂得化學工藝安全的重要性、機電工程的標準化作業、煤礦開采的精準操控作業、學前教育的循循善誘等。通過高職體育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成功與失敗的教育使學生正確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通過長期的體育運動實踐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格和品質。所以,應用生命化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啟發學生思考和實踐,提升學生的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創設生命價值教育環境
拓展生命價值教育環境不應只局限于高職體育課堂,還應在其他體育活動和資源中創設環境。高職體育課堂之外的課外活動、體育類社團、各種單項測試賽、綜合性運動會、訓練隊等都可以成為高職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的優質環境。學生依據自身實際參加相對應的課外體育文化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并體驗體育生活化的存在、體育生活化的狀態,強調規則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在約束、服從中開展競爭和創新。同時,課外體育活動的寬泛和相對自由帶來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成為社會尋找的正能量所在,為生命價值教育提供了良性的意識形態養分,豐富了學生對生命價值教育的理解和踐行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思考“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在探析“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思政”與高職體育教學之間的聯系性,用豐富多樣的教學素材,探究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包括轉變教學理念、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培養拼搏進取精神、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培養規則紀律觀念、提升相關職業素養等,教師需要根據高職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予以落實,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與體育運動中,提高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
(作者單位: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