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
遵循“點、線、面、體”基本邏輯,制定“四位一體”的體育學科校本研修制度。“點”指的是體育教師個人參與、“線”即年級備課組積極配合、“面”即體育教研組全力策劃、“體”則指的是學校整體部署。所謂 “點、線、面、體”的教研活動方式指的就是在學校整體部署下,以教師個人充分備課為基礎,通過備課組、教研組的集體研討進行完善、精煉,最后每個教師所展示給學生的都是“備課組的最高水平+教師的個性化處理”。“四位一體”體育教研活動的具體操作流程分六步走:假期集備——開學答辯——教學實施——即時交流——反思展示——專業測評,在制度保障下每學期完成一個循環,做法如下:
1 假期集備
剛上崗的新教師,每周一次的集備只是蜻蜓點水,平時的體育教學任務就讓他們應接不暇,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和研究。所以,老師們可利用寒暑假期,在休息之余,進行分散學習和集中研討,在假期里把下學期教學內容備好,寫好教案。而且各備課組要安排3次在線視頻集中研討,主要討論難點、分享資源等。備課組長要對本組成員的學習成果進行初步檢查。在開學之前,每一個人都要拿出教案、設計及演示教具等。
2 開學答辯
開學初的第一周,每個老師都要安排一個答辯專場——教師備課挑戰賽。比賽既是對集備情況的考查驗收,也是教師能力與風采的展示。評委考官都是教研員或經驗豐富的名優教師,考題覆蓋了本學期所有教學內容。接下來就看老師的“表演” 了。為什么說是“表演”呢?因為教師的動作示范、語言講解、應景設計、臨場發揮的能力都在考查的范圍之內。答辯其間不斷有評委的質疑、追問和有意刁難,看誰隨機應變能力更強。答辯現場,有的人神采飛揚,激情四射;有的人鎮定自若,游刃有余;也有人陣腳大亂,汗如雨下。臺下的觀眾也是時而屏氣凝神,時而爆笑不斷。
3 教學實施
在常規教學中抓得最緊的就是點課、聽課和評課。點課,指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點到什么教學內容,年輕教師就要能上什么內容,而不是只專一項。點課的目的在于強化年輕教師“一專多能”要求和應變協調能力。聽課,指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不定時不定期隨機聽年輕教師的體育常規課,而不是提前打招呼或定聽課時間。聽課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常規教學中的現實問題,針對性地幫助年輕教師成長。評課,指在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組織下對年輕教師的常規課或匯報課等進行評課研討。評課流程一般遵循這一模式:上課本人先談體會,然后指導教師簡要評點,組上年輕教師再談問題、建議、疑惑等,接著有經驗有資歷的老師再評課或回答前面疑問,最后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做總結。
4 即時交流
一個人的好方法如果十個人來分享,那就是十個好方法;一個人的難題如果十個人來分擔,每個人就只有十分之一。在日常教學中,學校要大力提倡并嚴格要求的就是即時交流,下課后、午休時、在餐廳、在走廊、或立或座、兩人聚首、三五成群,都可以談論起來,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實踐中的感觸困惑都是談論的話題。及時交流可以營造出熱烈、專注的研討氛圍,利用碎片化時間及時解決現實細節問題。對于年輕體育教師而言,經驗豐富老師的三言兩語,或可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技巧等,至少會因思想的碰撞,而引發年輕教師的主動思考和自我反思。
5 反思展示
每一分進步都需要一個積淀的過程,在日常的忙碌中如果沉積不下來東西,兜子里子永遠都是空的。備課上課、點課評課,每個人都很匆忙,但一學期下來,最后留存下來的是什么?又留存下來多少呢?經驗、教訓、驚喜、缺憾,一件件課堂上的奇聞趣事,一樁樁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凡記錄下來的都是財富。所認,及時反思、提煉升華是新教師必須養成的習慣。所以,學校要鼓勵教師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或專門組織“教育故事”演講比賽,“教學感悟”論文比賽等,以激勵教師善于收集教學過程的點滴感悟。
6 專業測評
對于新教師而言,更新理念、強化三基、培養習慣等,都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實現。通過組織筆答問卷、現場面試、技評達標、師生同考、模仿上課等形式,對教師的相關能力進行綜合評定。盡管是以“折磨人的形式”幫助人進步,但整體培訓效果會非常明顯。年輕教師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對于年輕教師的心智技能提升更加明顯。
7 制度保障
第一,期末制定方案。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務部門協同研討假期備課工作細則,制定出詳細的假期備課方案,要求具體到備課組和組內個人需要完成的備課數量、教具準備等具體情況。第二,假前啟動動員。由校長在每學期教師修業式上對全體教師進行假期備課答辯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公布方案。第三,組內制定計劃。以備課組長為召集人,召開備課組會,制定假期中三到四次在線視頻研討備課時間表,并部署每個階段需完成的任務。同時將研討備課計劃上交教務處備案。第四,假期備課學習。各備課組按上交的計劃時間進行假期備課,教務處負責深入備課組驗收階段備課學習成效,并做詳細記錄。
(作者單位:重慶南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