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高校體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并給出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路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應有的幫助、借鑒和參考。
1 引言
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影響時間長、層次深,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相比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而言總體上呈現起步晚、發展慢等特征,與現代體育教學的理念和需求之間的距離相差甚距。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如火如荼發展和三位一體教育模式構建的新時代新形勢下,應該全面審視和診斷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和探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正確思路與有效路徑,全面全方位地轉變高校體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從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滿足和適應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新要求和新目標。
2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 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夠
體育理論知識習得和體育實踐能力訓練是體育教學的兩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實踐能力訓練是體育教學的一種實踐形式的專業訓練,是將體育理論知識習得轉化為體育技能的重要途徑。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內容相對于體育理論知識來說比較單一,在形式上比較枯燥、乏味,大多局限于體育教材課程的內容,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訓練趣味,致使實際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和提升;(2)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課時和時間安排太短,使得學生的訓練效果和質量難以滿足要求,部分高校甚至為了形式上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體育實踐能力訓練中走形式、走過場現象十分突出,因而大大降低了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質量;(3)學生對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就業壓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部分學生對于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在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時間內安排其他無關事宜或活動,使得體育實踐能力訓練的效果和質量大打折扣。
2.2 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力度不夠
體育教學離不開相應體育教學理論的指引和統領,目前相當一部分高校在體育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理論、方法和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傳統教學理論、方法、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影響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體育教學理論創新力度不夠的現實和無奈,由于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的體育教學理論,使得體育教學實踐的發展動力不足,同時也制約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向深層次方向推進。
2.3 體育教學的設備器材老舊與不足
不少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著體育教學設備與器材老舊與不足的問題,受資金條件和思想認識的問題,不少高校的體育教學器材老舊、缺乏,不能得到及時的更新和購入,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3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要根據國家對高校體育教學功能和價值的定位以及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具體來講當前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3.1 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體育教學綜合評價機制與體系
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體育教學綜合評價機制與體系是擺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首要問題,也是最為重要的問題,在當前網絡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尤其應該發揮計算機大數據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綜合評價機制與體系構建中的作用,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學日常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發揮其在高校體育教學綜合評價中的基礎性數據作用,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和嚴謹性,從而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3.2 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主體地位
體育教學改革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一樣,都離不開學生主體的參與,并且在這個參與過程中要充分的彰顯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將之貫穿于體育教學改革的全過程,為此就要全面客觀地分析和了解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習困難和心理困惑,并將之作為專項課題細化研究融入到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之中。
3.3 全面加強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分析和把握
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和狀況是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出發點和參考依據,因此要全面加強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分析和把握,只有全面掌握學生身心各方面的指標數據,才能確保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如何實現和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
4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與路徑
4.1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目前我國不少高校在體育教學中仍然很大程度上采用和沿襲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和模式,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層次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的潛在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基于此,新形勢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將方向和目標致力于推進體育教學的多元化、全面化和深層次化,面向社會和市場需求培養人才,進一步挖潛和整合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使之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探索一條中國特色化的體育教學方式、方法和模式,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應該將體育的娛樂性、競技性、特色性等融入進去,同時也應該將現代體育理念、健康理念以及相關的體育人文理念等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展現體育教學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
4.2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
(1)構建健全完善的體育專業學生發展目標及評價體系
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首先應該構建健全完善的體育專業學生發展目標及評價體系,以此作為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的保障和支持。在學生培養和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根據現代體育教育的理念,基于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制定科學的體育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標準,確保體育教學制度的全面落實,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實踐技能。在實現和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培養方案,要加大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力度,加快實現體育教學從傳統教學理念、方式、方法、模式等向現代體育教學轉變,增強體育教學的內在發展動力,適應和滿足現代化體育教學的需要。
(2)加大體育教學相關設施設備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投入力度
體育教學離不開充足完備的體育設施設備和體育實訓基地,這些硬件設備的建設和完善要求高校必須極大資金投入,特別是體育實訓基地建設對于推動和實現體育教學、實訓、訓練、技能養成等一體化大體育教學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發現和識別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動態地對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方案進行修正,高校在加強體育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擴大高校體育教學的開放性,加強對外交流。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體育學院運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