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婧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作為我國舞蹈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底蘊與悠久的歷史,其在教學中運用的背景音樂主要以鋼琴作為伴奏載體。通過鋼琴為民族民間舞蹈進行伴奏,既能充分發揮舞蹈主題的中心思想,為觀眾帶來美好的感受。同時,鋼琴作為“縮編”的“樂隊”,也大大節約了輔助教學成本。因此,舞蹈教師應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加強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應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針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藝術特色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策略,以期為舞蹈教育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鋼琴伴奏;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策略
前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我國教育行業帶來了全新發展趨勢。民族民間舞蹈在教學中涉及的民族種類較多,且實踐教學中通常運用鋼琴進行伴奏,因此,如何利用鋼琴“聲擬”出各民族音樂特色,從而使學生能夠精準掌握舞蹈動作要領。是我們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課題。但就目前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情況而言,由于伴奏教師們水平參差不齊,個別教師無法將民族藝術與西方樂器進行較好融合,從而導致課堂教學進度停滯不前。為改革現今教學情況,舞蹈教師應合理運用鋼琴伴奏開展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增強自身舞蹈表現力與藝術氣息,提升自身藝術素養,推動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得以發揚光大。
一、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應用意義
民族民間舞蹈有著豐富的表現力與故事性,通過在舞蹈教學中應用鋼琴伴奏,不僅能增強民間民族舞的感染力,也能提升舞蹈的藝術氣息,促進學生感知能力與節奏感皆得到良好培養。鋼琴伴奏與其他音樂表現形式相比,具有豐富鮮明的音色特點,使學生在學習舞蹈中能真正進入到音樂意境,幫助學生以優美的舞蹈形式呈現出舞蹈中蘊含的情感及故事。與此同時,將鋼琴伴奏融入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也能實現節約教學成本。由于不同的民族舞蹈風格與其伴奏樂器并不相同,如東北秧歌在演奏時,通常應用鑼鼓及嗩吶等樂器,但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實現利用這些樂器,如若進行采購既浪費成本,也使教學空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而通過合理應用鋼琴伴奏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促進課堂效率快速提升。因此,民族舞蹈教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落實鋼琴伴奏教學策略,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應用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
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合理運用鋼琴伴奏開展課堂教學,既能將鋼琴伴奏的積極性有效發揮,也能推動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實現舞蹈教育改革的目標。因此,舞蹈教師應及時創新教學模式,使鋼琴伴奏與民族民間舞蹈進行較好融合,促進學生舞蹈成績的提升。首先,在舞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不斷調整自身教學方式。由于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過于被動,使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舞蹈課堂教學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基于此,舞蹈教師應及時歸還學生課堂主體性,針對教學重難點為學生進行講解與分析,使其能夠掌握舞蹈實踐要點與理論知識。其次,舞蹈教師也應與鋼琴伴奏教師多多進行互動與交流,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有效提升。舞蹈教師在教學時應指導學生依據鋼琴伴奏進行表演,鋼琴伴奏教師也要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互動,結合學生舞蹈訓練情況調整伴奏方案。此外,舞蹈教師還應及時聆聽學生的建議與意見,讓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舞蹈與伴奏之間的聯系,促進其綜合實踐素養得以提升。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不僅能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1]。
(二)完善師資隊伍
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為使鋼琴伴奏藝術與其進行較好融合,舞蹈院校應引入專業能力較強且具有優秀藝術審美的師資力量,不斷完善師資隊伍,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由于目前鋼琴伴奏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業務能力并不完善,從而導致民族民間舞與鋼琴伴奏教學無法順利開展。為改變該現象,舞蹈院校應以提升教師思想素養與專業能力兩方面為切入口,達到融合民族民間舞與鋼琴伴奏藝術的目標。首先,學校可在校內組織教學活動與公開課活動等,以苗族民族舞蹈為例,先聘請苗族專業人員為教師講解舞蹈相關知識,讓教師深入了解其特點,并將鋼琴伴奏合理應用在舞蹈教學中,使其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將優化鋼琴伴奏工作當作教學的重中之重,促進其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進行較好融合。其次,在融合民族民間舞蹈與鋼琴伴奏技術時,還應重視鋼琴伴奏的節奏與旋律訓練。鋼琴伴奏作為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節奏訓練對提升學生舞蹈表現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在學習漢族民族舞時,為充分發揮民族舞的魅力,教師教學中可運用鋼琴伴奏進行教學,將音樂旋律與舞蹈韻律較好融合,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投入在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中,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達到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目標。
(三)優化鋼琴伴奏教學
在民族民間舞蹈實踐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優化鋼琴伴奏教學的應用方法,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鋼琴伴奏教師在選取伴奏作品時,需了解音樂與舞蹈之間的聯系,并結合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需求,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特點,有效提升民間舞蹈與鋼琴伴奏的契合。首先,由于民族民間舞蹈通常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舞蹈風格來選擇鋼琴伴奏,使民族民間舞蹈中的風俗文化及生活情趣等能夠通過舞蹈呈現,進而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鋼琴伴奏的融入能將舞蹈與音樂風格高度統一。其次,音樂旋律作為鋼琴伴奏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中最為容易接受的音樂元素。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其融合在民族民間舞蹈中,使旋律與舞蹈達到一致的高度。以漢族民間舞為例,漢族舞蹈具有意境悠遠的特點,教師在選取鋼琴伴奏時,應選取相應的鋼琴曲目,如《采茶燈》、《鳳陽歌》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鋼琴伴奏工作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順利開展[2]。
結語:綜上所述,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鋼琴伴奏開展教學,不僅能增強舞蹈的藝術魅力,也能實現國內外文化的共同發展,實現創新藝術表現形式的目標。因此,舞蹈教師應及時創新教學模式,完善師資隊伍,優化鋼琴伴奏教學,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曲妙琳.民族民間舞蹈課的鋼琴伴奏教學研究[J].黃河之聲,2019(21):118-119.
[2]朱丹丹.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藝術特色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10):40-41.
基金:《中國民族民間舞課堂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應用研究與改革實踐》2021JG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