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雪
摘要:班級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教學工作的一個群體,良好的班級管理能讓班級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目標。所以,教師要綜合本班學生特點、興趣愛好和需要,把握教育時機,創建適合本班學生的激勵機制,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接受強有力的正向刺激,學習良好榜樣,取長補短,追求更高遠的目標,把教育者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心理需求,產生堅實有效的激勵效應,才能使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入到一個“你追我趕”的自我約束狀態,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帶動整個班級穩定地發展。
關鍵詞:情感;目標;制度;榜樣
傳統的班級管理更多傾向于班主任的個人意志和愛好,較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本身發展的需要。而激勵機制下的班級管理,能夠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更加突出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老師要求我這樣做”變成“我要求自己這樣做”。管理學認為,通過激勵機制管理班級,可以巧妙地給學生造成一種興奮的心態和強烈的氛圍,從而誘發其內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激勵的發生使愛倍感豐盛,若讓學生從激勵中收獲一種感動,就幫助他們體驗一次情感的升華,經歷一次心靈的旅行。那么,可以從哪些方面制定激勵機制呢?筆者認為,可以從情感激勵、目標激勵、制度規范、榜樣激勵幾個方面展開工作。下面圍繞以上幾點闡述一下具體做法。
一、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以關心和尊重為前提,激發學生信任和認同心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想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厭煩,就不要把他們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狀態。而要使他們的整個身心充滿快樂?!彼裕P心、熱愛每一位學生,用心對待和關懷每一位學生是成功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管人要管心,管心就要關心學生,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傾聽他們的心里話,了解他們的所需并及時給予幫助,才能讓他們從心里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并且認同老師的教育,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愉快的感情,從而轉化為接受教育的動力。
其次,在關心學生的前提下,還要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筆者曾在班上做過一次問卷調查,你最喜歡的班主任是哪種類型的?100%的同學都選是朋友型的。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上明顯存在封閉性,那就需要老師多接近他們,和他們進行談心,做他們的忠實聽眾。讓他們把老師當成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并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關心和教育。上學期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性格內斂,平常比較少話,有一次家訪,整個家訪過程一句話也沒有,只是默默地流淚,老師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問他原因閉口不答,只是默默流淚。后來經過筆者的旁敲側擊,他才放下心房,對筆者說:“我家里確實發生了一些事,我知道您關心我,但不知道如何跟您說。上一次家訪爸爸在旁邊,我更不知道怎么開口了。”筆者善意地看著他的眼睛說:“如果你不相信我,你可以不說。如果你覺得說出來好受些,那我愿意為你分擔。”接著他就談了他最近的遭遇:父親長年累月在外打工,對家人極少問候,他和妹妹的生活起居都由母親一個人操持,母親深感疲憊,經常和父親吵架。現在父母兩個人在鬧離婚,母親甚至離家出走,上一次家訪他媽媽不在家就是這個原因。他很無助,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想告訴老師,又怕老師笑話;想告訴同學朋友,又怕他們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但是一回到家,又很想他的媽媽。我在傾聽時,不插話,他有什么就說什么,而且始終看著他的眼睛,關注他的事情。傾訴可以讓他有放松的感覺。雖然在他的家庭問題我能幫助的有限,但讓他有一個宣泄的渠道,知道有人在關心他,也是有積極的意義的。所以,只要教師擺正心態,把全身心的愛都給學生,就會收到一份滿意的答案。
有一個名人曾說過:“如果有人問我,你怎樣能夠以簡單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經驗的根本時,我就回答說,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關心、尊重一個人?!?/p>
二、目標激勵,制度規范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如果沒有一定的章程和制度,班級和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像航行中的輪船沒有方向一樣。所以,立目標,定制度,增強學生自律意識,是管理一個班級的第二個必備利器。所以在行為規范方面筆者制定了以下方案,并對學生進行了行為考核。
1.紀律方面
自覺遵守學校和班級的有關紀律規定,根據班級制定的行為規范表每個月總結一次,對于違反紀律的同學加以扣分并及時做思想工作,爭取人人都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并巧借學校的七星爭章活動讓學生樹立目標意識。
2.學習方面
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和科學知識,實現自我學習價值。教會學生做一些整理性的作業,妙用思維導圖、日常學習單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規范他們的學習,在積累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積累自己的學習經驗,最終實現自我學習的價值。
3.體育方面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選好體育委員,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達到體育達標的標準,如有一項不達標,就要鼓動班級的同學做好監督,每天加強練習。加強與體育老師的溝通,制定相關激勵措施。
4.活動方面
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凡是參加者一律進行加分,獎勵按成績大小進行調整。
確立了班級目標和學生自身的目標,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實行自我管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實現過程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通過滿足需要真正認識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增強自律意,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自然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榜樣激勵
有時候典型人物的榜樣行為,能夠引發人們的“內省”與共鳴,對于孩子亦是如此。身邊的榜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榜樣的的情感,還能起強烈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的行動。它比空洞的說教更有說服力和號召力,也更具有生動性和鮮明性,容易引起大家感情的共鳴,給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以典型人物來影響學生,使學生從富于形象性、可信性的人物形象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新學期開始時,為了使學生學有榜樣,開學的第一課我就用歷屆優秀畢業生的事跡來激勵引導學生,在榜樣力量的感染下,逐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平時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平常多觀察、多了解、多發現和挖掘學生中的積極因素、多積累社會素材,與時俱新,運用這些先進的事例,教育學生。其次,評選學習最認真的人。每月評選一次,并組織學生討論,號召大家學習和趕超榜樣。使學生都有“我也行”的熱情,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逐漸從學習模式中不斷的提高、進步。
總之,班級的管理,實質上就是學生自我管理,運用激勵機制,可將教師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可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優化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宋寧娜.活動教學論[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27-35,47-50.
[2]王秀梅《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性作業研究》結題報告——賈汪區新集中學.
[3]馬立.全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預測與對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李琪.以身作則為人師承載責任育學生[J].高考(綜合版)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