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敏
一、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五言律詩的特征和寫作要求,傳承中國古典文化。
2、體味詩歌意境和古典詩歌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
二、教學過程
(一)五言律詩的基本特征和寫作要求
1、字句要求
五言律詩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五個字,共四十個字。
2、平仄要求(格律要求)
五言律詩的平仄有四個類型,其中兩種格式為常用,另外兩種格式不常用。今天我們就用常用的兩種格式來進行講解。
(1)五言律詩仄起式(其中帶圈的位置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詩仄起式詩例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言律詩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詩平起式詩例
送魏大從軍
(唐)陳子昂
匈奴猶未平,魏絳復從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除以上兩種格律外,還有一種仄起式和一種平起式,但是因為不常用,所以在這里就不做贅述了。另外,寫作五言律詩時,格律方面還有三個要求,總結為三句話:一是要粘對,二是忌孤平,三是懂拗救。這些內容我們放到以后再講。即便我們不寫作律詩,也能讓我們在閱讀他人的詩作時,具有較強的辨別能力。成為一個具備一定詩歌素養的人。
(3)誦讀唐朝詩人孟浩然五言律詩《過故人莊》,揣摩體味一下詩歌格律中所說的平仄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這首詩的格律是前面所講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中的哪一種?
問題設置:
○1平仄概念指的是什么?
平仄概念:平仄是對古漢語之中四個聲調“平”“上”“去”“入”的劃分,“平”“上”兩個聲調為平聲,“去”“入”兩個聲調為仄聲。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入聲字了,如果我們學習寫作律詩,既可以嚴格按照古典格律書籍中的平仄劃分去寫作,也可以按照現代漢語(今韻)的劃分去寫作。我的辦法是把陰平、陽平和上聲都歸為平聲,而把去聲歸為仄聲。
○2我們學習了五言律詩的格律知識,又誦讀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律《過故人莊》,現在大家一起來辨別一下,這首詩究竟是平起式還是仄起式?
3、關于押韻
押韻就是指對應的兩個或多個字的讀音都在一個韻部,以現代漢語拼音的特征來說,就是幾個字的韻母都相同。比如《送魏大從軍》這首詩中的,“戎”“雄”“中”“功”,四個字的韻母都是ong,這就是押韻。押韻的字,都在句子的末尾,因而也稱為韻腳。
問題設置:
○1閱讀《過故人莊》,對照剛學習過得押韻知識,找出這首詩押韻的四個字,它們的共同的韻母是什么?
○2押韻的字在那幾個句子的什么位置?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律詩的二、四、六、八句是必須嚴格按要求押韻的,而且必須一韻到底。如果押錯了韻,在古代科舉考試中,那是要落榜的。就算是今天,也會成為笑話。
4、五律的格式要求
五律共八句分為四聯,分別稱“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五律的格式要求,主要體現在頷聯和頸聯上,這兩聯都必須符合嚴格的對仗要求,其它兩聯則不做要求,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那么什么是對仗呢?對仗就是類似于現在所講的對偶,可以說對仗是比較嚴格的對偶,而對偶是比較寬松的對仗。具體區別就在平仄要求上。對仗不僅要求對應位置的文字詞性要相同,而聲調平仄則相反。而對偶只要詞性相同就可以,平仄上則沒有嚴格要求。現在有些人寫五言律詩。只知道五字八句,而不知道頷聯、頸聯要求對仗,或者對仗搞成了交單的對偶,導致格律上“出格”,往往求名而不得名,成了笑柄。
(二)誦讀詩歌,體味詩歌意象和意境
1、查字典,疏通誦讀障礙。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首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黍shǔ、邀yāo
頷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郭guō、斜xiá
頸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軒xuān、圃pǔ
尾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chóng、還hai
誦讀時不僅要把字音讀準,還要準確掌握停頓,這樣才能把詩歌讀得富有音樂美。
2、準確把握詞義,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具:準備
雞黍:泛指菜和飯。
田家:農民的家里,交代故人的身份。
郭:城墻,這里泛指村子周圍,郭外和村邊意思大體相同。
軒:指窗子。
桑麻:泛指莊稼。也指農民的收成。
就:本意為靠近,引申為欣賞。
閱讀古詩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借代手法是古詩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如果不了解古詩的這一表達方式,就會錯會詩意,影響對詩歌意境的準確把握。比如,“雞黍”,表面看來是指雞和黍米,似乎席上只有雞這一樣菜和黍米煮的飯。事實上,雞只是代指菜,而黍則代指飯,這既有可能是一頓極其簡單的飯菜,也有可能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宴席。但不管它是簡單的飯菜也好,豐盛的酒席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人的情意,是朋友之間無比深厚的友誼。又如“桑麻”一詞,表面看是指桑和麻,實際上是指一切農事。也是借代手法的運用。其次還要注意體味形容詞和動詞,比如這首詩中的形容詞“綠”和“青”,動詞“合”和“斜”,就非常值得細細咀嚼體味。
作業布置:
1、什么是意象?意境又是什么?怎樣把握詩中所描繪的意象,體會詩人在詩中營造的意境,也就是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氛圍?
2、這首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是通過什么方法表現出來的?
這兩個問題,大家下去之后認真思考,我們下節課再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