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水墨畫,也稱“國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繪畫形式,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意義和傳承價值,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墨畫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懂悟透的,它不僅要講究構圖的精巧、畫面的取舍,更重要的是“筆墨”的運用和“意境”的表達。為了讓孩子們能較好的掌握水墨畫的特點,熟練的表現中國水墨畫的意境,筆者嘗試將古詩詞與水墨畫相結合,旨在整合資源、改革教學、繼承傳統,探究運用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實踐新方式。
關鍵詞:水墨畫? ? 意境? ?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水墨畫,也稱“國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繪畫形式,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意義和傳承價值,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水墨畫學習也被編錄到中小學美術教材之中,其目的應該是讓學生感知傳統文化、品味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理解其精神內涵,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品性修養。
早在宋代,蘇東坡就提出了“詩畫本一律”的見解,道出了藝術的實質。讓孩子們將古詩詞與水墨畫完美融合起來,感悟詩畫意境,品味詩書畫意,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從而更深層次的觸及中國詩歌與水墨畫的深厚文化底蘊,繼承傳統。
一、運用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有利于學科知識整合
采用科學有效的學科整合教育方式,是彌補單一、枯燥教學形式的一種有效途徑。它能搞活課堂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孩子們的視野,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完整的接觸與課程相關的知識,系統的領會知識體系,全面的掌握學科技能,能更好的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筆者嘗試運用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實踐新方式,實質上是對美術、語文、音樂、信息技術、德育等課程的整合。借助孩子們對語文古詩詞的學習,引導他們理解詩意,展開想象;借助音樂讓孩子們的情感得到觸發,讓詩歌意境得到升華;借助信息技術讓圖、文、聲音相互融合,創造出具體、生動、直觀、愉悅、輕松的教學環境;借助學科間的綜合學習,孩子們對傳統文化也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陶冶情操,啟智修身,讓他們從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成長。運用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就是有效利用豐富的學科資源,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學習新知,豐富學習形式,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情趣,增強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二、運用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有利于品味詩畫意境
中國古代詩歌內容豐富、語言精練,富有韻味和生活氣息,如果機械的學習、誦讀,勢必會讓孩子們產生厭煩情緒;水墨畫是借助畫面的合理組織、墨色的豐富變化來抒發人們的內心、記錄生活的美。我們在學習水墨畫的時候將古詩詞融入其中,通過古詩詞誦讀,理解關鍵字句,配合音樂、信息技術等手段的結合,讓孩子們放松心情、走進詩句,用心去品味詩歌意境,展開無限的想象,讓靜態美的詩句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動態、唯美、游動的畫面。而這樣充滿意境和遐想空間的畫面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是最為恰當不過的了。如在教學筆墨韻味一節中,筆者借助音頻詩朗誦《江雪》,讓孩子們充分挖掘古詩的內涵,在頭腦中勾勒畫面,感受詩歌意境,古詩誦讀在音樂這種催化劑的作用下,讓人產生悠遠、寒冷、孤獨的意境和氛圍,這正是水墨最擅長表現的效果,故而本節課主要就是引導孩子們品味詩歌意境,學習水墨畫強大的表現力,感受水墨韻味,水與墨的豐富變化,學習水墨畫用水用墨的方法。
三、運用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有利于文化的傳承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不像其他文學藝術一樣難于理解,往往能借助簡單的字句表現作者內心、抒發情感,其內涵豐富且富有畫面感。而同樣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水墨畫,也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筆墨韻味,可謂意境深遠、魅力無窮。
中國古詩詞和水墨畫是通過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塑造事物、抒發情感的,二者相通、相融,讓孩子們在水墨學習中賞析詩的意境,在繪畫中感受詩歌的唯美,在學習中繼承傳統。詩是畫的語言,畫是詩的呈現,兩者相互的交融在一起,即可產生無可媲美的意境。無論單獨的學習哪一種藝術,都會略顯乏味、呆板、無趣,只有讓詩與畫巧妙融合,才能讓孩子們在流動的水墨畫中感受濃濃的詩情,憑借畫中的形象激發孩子的想象,恰到好處地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
總之,枯燥單一無味的灌輸式教學對課堂教學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借助詩歌意境創新水墨畫教學,有利于培養孩子們對語言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增強品性修養,陶冶藝術情操,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力、表現力和創新意識,對弘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藝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水墨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李雪.山東師范大學 2018
[2]小學水墨畫校本課程個性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 陳娟娟.上海師范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