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祺
摘 要: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設計,能夠在滿足城市道路工程的基本功能同時,使城市具備綠化功能,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符合現代化城市建設需求的市政道路設計理念,對推動現代化城市發展進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將對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工程設計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此供各界相關人士進行交流參考。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設計;道路施工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建設水平也越來越高。市政道路工程是市政工程中的重要工程項目,能夠滿足城市的交通需求,具備城市雨水、污水滲透和引流等功能,對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促進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在城市的市政工程道路建設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使城市在運行過程中更加綠色、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有效地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水污染等災害,促進自然生態平衡的現代化城市建設。
1 海綿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設計
海綿城市設計理念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而提出的新型理念,為建設綠色可持續化發展城市而建立,其中海綿城市設計下的道路設計工程,具有實現道路綠化工程和可循環利用水資源等功能,能使所建設的城市更趨向于可持續發展。在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道路設計主要是面向三個不同的道路建設部分,但在設計中,要避免道路的正常通行受到阻礙,需要加強道路水滲透和積水擴散等能力。一般的,在城市的道路建設中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往往會采用非透水性的道路工程進行施工,這樣的道路工程在雨季遭遇強降雨或者是連續降雨的時候,會由于透水性不足而導致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大量積水的現象出現,最終影響到了道路機動車和行人的行車安全,造成不可挽留的交通事故問題。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市政道路工程設計和施工運用海綿城市發展理念進行市政工程的道路的施工,以使道路工程可以有效地解決由于雨天而導致的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積水和滲水問題,實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的車輛安全出行,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例如,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設計的道路工程,要求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道路工程材料的挑選時,按照海綿城市理念下的道路工程設計進行材料選用。海綿城市理念下的道路工程設計將道路的建設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上半部分滲水系統和下半部分的引水系統。上半部分為了方便水流的流動,避免道路平面具有較多的積水,需要采用具有良好材質的混凝土和瀝青。下半生的材料選擇只要選一些不容易透水滲水的材料,這樣能夠為道路建設提供穩定的地基,保證道路的載重量與質量達標。同時,在進行道路的建設時,為了方便引水,要在道路的上下層設計、水渠設計盲溝,使雨季的流水能夠通過盲溝流入到周圍的綠化帶中,實現海綿城市中的水源可循環利用功能。此外,在進行引流的設計時,設計人員應該根據道路工程的實際坡度進行設計,使水流能夠根據設計進行流動。進行人行橫道的設計時,運用海綿城市的理念,采用滲透性的鋪裝材料強化市政工程人行橫道的滲透能力,避免雨季時期的積水出現,影響道路工程的實際使用。并且通過海綿城市的理念運用,還可以對道路工程中的人行橫道的濕度和溫度進行有效的調節,建設高質量的城市道路工程[1]。
2 海綿城市理念下的道路綠化帶的設計
在市政工程中,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道路綠化帶的設計上可以體現在以下的幾個部分。在綠地綠化設計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雨水儲存的綠地綠化設計方式,在綠地的下沉式設計三塊道路板,并將其處于非隔離帶形式上,將結構上選擇上承下凹型,這種設計可以使雨季的時候,部分的流水可以通過下凹形滲透到綠化綠地中,進行雨水的儲存。下凹形的綠地設計保持在大約15 cm,這可以保證流水有效地流入凹口。此外,還要在綠地下設置溢流口,溢流口連接雨水排出通道,使綠化帶再存留一定量的雨水的同時,能夠盡快的將多余的流水排出去。要考慮到路面的雨水污染問題,綠化帶還是要設計過濾環節,配置過濾裝置使地下一些污染的水源能夠在進入綠化帶時保持清潔,提升雨水的可循環利用效率。這就需要在綠地與道路之間鋪設砂石,截留一定的固體廢棄物,保證一些污染物無法流入到城市的排水系統中。滯蓄緩排工作對城市綠化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道路排水系統主要是通過排水管道直接將雨水排到排水系統中,這就會導致一部分道路由于不平、缺陷而截留雨水,又或者是由于道路的一些污染源導致雨水進入排水管道時已經受到污染。運用海綿設計進行綠化帶的設計,對車行道的兩邊開口裝修下沉式綠地,并在綠地中設計溢流式雨水口,使雨水在流入到排水口的過程中能夠使綠地內部的土層水源飽滿,并利用綠地來過濾水源、調蓄水源[2]。
3 海綿城市理念路緣石的設計
在市政工程道路中設計,路緣石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使流水在排入綠化帶時,起到過濾且凈化的作用,避免綠化帶中的水積留過多,影響土質。并且通過路緣石的設計,可以明確道路的邊界,既起到城市綠化的效果,又能夠避免行人在行走時破壞綠化帶。用海綿城市理念對路緣石進行設計,就要使路緣石中的平緣石和立緣石得到科學且合理的設計。一般情況,市政工程道路設計中的路緣石主要安排在綠化帶的邊緣或者是綠化帶內,平緣石的設計基本上需要與地面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雨水順利的流入到收集口中,避免綠化帶或者是道路產生積水的現象。立緣石具有引流的功能,由于高度比路面高,可以直接的將雨水引流到綠化帶中,但是也由于這一個特征,會導致雨水在引流時候受到阻礙。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道路工程的路緣石設計,可以將路緣石進行打孔、建立豁口等方式,使雨水能夠獲得引流的功能,同時避免由于立緣石的高度過高而導致雨水引流過程中受到阻礙的現象發生。如果在實際道路工程的設計中道路的綠化帶的面積擴大也可以采取立緣石的方式進行道路建設,這可以確保雨水更加順利地流入到綠化帶當中,實現雨水的儲存和雨水凈化[3]。
4 海綿城市理念下排水系統設計
海綿城市設計的主要作用是對城市中的一些可循環資源,例如,雨水等進行滲透、調節、去水、排放等功能。在城市道路設計中,排水系統影響著城市的具體排水功能和排水能力,因此運用海綿城市進行排水系統的設計時可以充分的利用lid源頭滲透技術,建立植被緩沖坡,根據城市的需求,合理的采取中途技術和末端存儲技術,使得城市的排水系統設計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并有效地推動城市的排水功能的實際運用。例如,在進行城市的排水系統設計時,運用海綿城市理念實現海綿城市中的水源滲透、及時清理,過濾,排除等功能,采用下滲式路面,下凹式綠化帶以及排水系統的相結合,使得路面設計既合理科學,又能夠具有排水的作用。在避免城市的綠化帶受到破壞,同時儲存雨水、調節雨水。使城市在雨季時能夠避免洪水的發生,在旱季時能夠具有足夠的水資源,對周圍的綠化帶進行澆灌。并且該排水系統組合設計還具有對雨水的初期過濾和凈化作用,保障的雨水再次使用的價值。
5 結束語
海綿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市政道的工程上的設計運用能夠促使市政工程、道路建設的質量提高,為城市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完善基礎工程建設,使城市發展被建設成為濃厚綠色可持續發展、生態平衡類型城市。城市市政工程道路建設的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對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完善城市道路建設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忠.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思考[J]. 華東科技(綜合),2020(1):378.
[2]薛曉虎.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排水設計思考[J].建材與裝飾,2020(8):84-85.
[3]于少春.淺談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應用[J].磚瓦世界,2020(1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