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威 朱琳
摘 要:在新形勢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和人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多,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經濟活動不斷增多。公路的建設不僅能夠方便人們的日常出行,還能夠進行物資的運輸,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公路路線設計是建設公路的基礎,所以我國的公路設計活動不斷增多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本文以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為切入點,著重分析我國目前山區公路路線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為設計出科學可行的山區公路路線提供幫助。
關鍵詞:山區;公路路線;路線設計
0 引言
公路是我國重要的道路基礎設施,是各個城市鏈接的紐帶。公路建設不僅會緊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還會影響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對于山區來說,公路基礎設施更為重要,它會直接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公路建設對山區發展的重大影響,也增加了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工作。但由于山區地勢復雜的因素的影響,在公路路線設計、規劃以及建設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決與應對。
1 山區公路路線設計存在的問題
1.1 勘察準備工作不完善
對山區的地形、地勢、地質進行詳細的勘察工作,是進行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基礎和前提。任何的公路路線設計都不是憑空想象或者是仿照其他設計而制作的,都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當地的情況和客觀條件進行系統的設計。只有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和勘察工作,公路路線設計人員才能夠以當地山區的基本情況為依據進行線路設計、路基設計、環境保護等其他的設計工作,才能夠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公路設計方案。但是,目前在我國山區的經濟發展緩慢,人才和資金資源不足,在進行勘察工作時人員和機器配備不全面,對山區的勘察不全面,部分路段甚至無法勘察,導致山區公路路線設計脫離實際,設計不合理,不具備可行性,甚至還會埋下潛在的安全隱患,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1.2 受平原公路路線設計影響大
我國的大多數的公路路線設計團隊主要是針對平原地帶進行公路路線設計,對山區的地勢和地質情況不了解,在進行線路設計時難免會根據原來平原設計的固有思維進行思考,沒有考慮到山區特殊的地勢結構和地貌特點,沒有結合山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在山區公路路線設計完畢,投入建設時,可操作性不強,部分公路路段無法施工,延長了公路建設工期,增加了公路建設成本。其次,由于山區的地勢以及天氣狀況也與平原地區存在很大的不同,山區的公路更加強調公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這就導致在公路路線設計時注重分析山區各段的實際情況,比如在迎風區就要加強公路的防護和加固設計,增加公路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促進公路效益的實現。再次,山區與平原地區不同,山區的路途較長,沿途的風景較為單一,這也會加重駕駛員的行車負擔,容易造成駕駛員的視覺疲勞,增加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發生的概率。再次就是視距問題。山區與平原地區不同,在山區公路路線設計中,由于山區地勢條件復雜,會產生嚴重的視距問題。在山區中有許多彎曲的道路,并且這些彎曲的道路的路長通常較短,再加上周圍環境的干擾,導致出現視距問題,引發了交通事故[1]。
1.3 路基設計不夠科學
路基設計是公路路線設計中的重要內容,路基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穩固,直接會影響未來公路建設的質量和使用壽命。路基不僅要承擔路面自身的重量,還要承擔著在路面上方行駛的來往車輛的重量,所以要加強對路基的關注和重視。目前在我國的路基設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路基邊坡脆弱。在山區公路的路線設計中如果忽視了路基邊坡問題,沒有充分考慮到路基邊坡破壞后的解決措施,盲目地進行公路的設計和建設,會打破山區原來固有的形態和力學平衡,如果遭遇暴雨就很容易引發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災害,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其次是路基高度問題。由于山區地勢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如果在進行路基設計時將路基的高度設置過低,進行大挖大填,不僅會增加施工的難度,還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導致路基的抗災害能力差。
2 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優化措施
2.1 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和勘察工作
做好前期的準備和勘察工作,是保證山區公路路線設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只有進行實際的調查研究,才能夠設計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公路路線。在勘察工作中,不僅要了解山區的地勢情況、地質特點、巖石結構,還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風向、溫度等,以便在公路建設之后,能夠提高公路的質量,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其次,當地政府要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公路建設是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的,是利國利民的,所以當地政府要加大資金的投入,聘請專業的山區公路路線設計團隊到山區實地考察,進行線路設計,并配備先進的設備設施,保障勘測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進行勘察時,還要聘請當地居民作為領隊,帶領勘察團隊進山調查,防止出現意外事故和人員傷亡。再次,當地政府要加強對線路設計的監管。在對山區進行實地考察勘測之后,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公路線路的設計,在滿足公路設施質量的前提下,要考慮工程造價、用人成本、建筑材料等問題,要做好資金分配的監管工作,在線路設計上也要最大程度上不破壞山區的自然條件,保護環境[2]。
2.2 設計路線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首先,山區公路路線設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選擇路線時要盡量避開復雜的巖石結構。一方面是因為在巖層上建設公路,在施工時需要進行爆破工作,不僅會破壞山區的巖層結構,還會埋下安全隱患,引發各種地質災害。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公路建設起步較晚,相關的施工技術和方法還不先進。山區的地勢條件十分復雜,在這種復雜的條件進行公路建設會給我國的公路建設帶來極大的挑戰,所以要盡量避開復雜區域,避開復雜的巖石結構。其次,在公路線路設計時也要注意河谷地帶,要與山體和河谷保持一定的距離。山體容易受風化侵蝕,影響山體結構,在雨季,持續性的暴雨很可能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從而導致山區公路被破壞。河流受季節影響大,河流的水位線不斷變化,一定要測量河谷地區的水位線,要保持公路設計高于最高的水位線,以免河流給公路帶來影響。
2.3 路基設計建議
路基是保證公路質量的基礎,一定要根據山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路基的設計,提高路基的穩固性和穩定性,使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首先,可以采取科學的加固方法,提高路基的穩定性。要對山區進行實際調查,充分了解山區周圍的環境特點和地勢條件,在建設過程中,選擇軟基鋪設材料,并確定合適的路槽開挖深度。在加固路基之后,要根據山區的氣候、水文條件、坡度設計相應的防護措施,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其次,要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了解當地山區的全年降雨量,要在路基兩側設置排水溝,在公路沿途也要安置排水設施,計算合理的路面坡度,排除路面積水,最大程度上減小積水對路面以及路基的傷害[3]。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以及人們對公路交通設施的要求和標準越來越高。完善山區的公路基礎設施,不僅能夠加強山區與外界的聯系,促進文化的交流,還能夠促進山區經濟的發展,增加山區居民的收入。所以,相關部門要加大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工作力度,根據山區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可行的公路線路,并建設使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易輝.山區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對策[J].智能城市,2021,7(1):31-32.
[2]蔡晶晶.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問題及應對措施[J].建筑與預算,2020(12):44-46.
[3]吳志芳.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J].交通世界,2020(3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