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全國思政大會中強調了思政育人的重要性,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需要注重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積極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充分以人為本,在培養大學生專業知識、提升他們的身體體質基礎上需要從課程思政教學出發,實現全過程育人,切實的將他們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現階段,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等,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著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擊,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等都與之前產生了較大的差異性。“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課程中,實現了全過程的育人、全方位育人,為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教育和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等重要改革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高職學校體育教學課程思政的教學進行思考,并提出了思政與體育教學相互融合的路徑。
1 全面融入“以人為本”理念,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體育課程重視課堂的實踐、課堂的互動。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動作演示和理論講解為主,這一傳統教學模式并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師僅僅將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講述,并沒有與學生進行肢體或者言語上的交流,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僅僅對學生練習的情況進行掌握,并沒有對學生的潛質等進行充分的挖掘,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相對較差。因此,“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及時的轉變,通過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后,采用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實現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使得教師能夠全方位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體育健兒鍛煉的視頻,并且將他們為國爭光的一些視頻制作成課件后,在體育課堂中播放,從而給予大學生們視覺上的感受,進而引起心理上的共鳴,給予精神上的鼓舞。另外,教師還需要加大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一對一指導”“模仿指導”等以讓學生們找出自身的不足,盡早改正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因此,通過在課堂中全面以生為主體,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們進行展示和教育等,能夠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接受熏陶,培養他們不怕辛苦、為國爭光的高貴品質。
2 積極開展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們的挫折感和成就感
體育競賽過程中,會出現成功的一方,也會出現失敗的一方。學生們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積極的應對挫折,高職體育教學中需要加大對學生們心理的建設,讓他們在提升自身頑強拼搏的心理素質后,能夠更加冷靜的心態面對最終的結果。其一,教師開展適當的挫折教育。首先,根據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或者個性發展等,合理的對教學內容和目標等進行明確。其次,創設挫折的情境,以讓他們在情境中釋放自己的壓力,塑造他們的意志力,引導他們能夠正確的對待成功和失敗。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牙買加選手奧蒂,她連續參加過7次運動會,但是最后都沒有獲得金牌,但是她并沒有放棄,扔堅持不懈。如今50多歲還在各大賽事上出現,她身上所體現出的“奧運精神”將會給學生更多的啟迪。最后,總結成功的經驗或者失敗的經驗,在理性的分析問題后能夠正視自己。其二,開展行為規則的教育。通過搶答或者模擬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到體育賽事中出現的各種規則和犯規后產生的后果等,以在體育賽場上將體育精神發揚光大。
3 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道德素養,給予學生更多“榜樣”教育
從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綜合能力上分析,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將課程思政與教學的相互連接,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扔充當著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在學習更多先進的思想后,能夠在體育教學中合理的融入思政教育,實現與課程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同時,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在做好表率工作后能夠愛護學生、傳遞更多正能量,從而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幫助他們能夠了解到團結意識、幫助別人所帶來的重要作用,從而全面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通過在體育課堂中組織體育活動,教師將班級中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后,教師作為“裁判”的角色,對最后的成績進行記錄。通過讓各個小組在共同競爭下,認識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宗旨后,能夠構建起相對健康的體育訓練氛圍,各個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一個整體,在凝聚他們的內心后,更好的對他們開展思政教育。
4 總結
高職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大高職院校需要積極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等,以實現與“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合,構建起創新的體育教育+思政教學模式,全方位的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意識,為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等提供了良好學習空間,從而從不同的角度開展思政教育指導,促進高職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濰坊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