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高產出、高效率、高收益的產業,現代高效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方向。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客觀要求來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對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都十分重要。本文阜蒙縣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現狀入手查找存在問題,阜蒙縣在農業基礎、農產品加工水平、農民組織化程度、農業人才方面還存在差距,需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堅持綠色生態生產、發展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關鍵詞:現代高效農業;阜蒙縣
一、阜蒙縣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現狀
阜蒙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一是推進農業項目順利實施。創建花生綠色高質高效核心示范區創建20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九家,重點扶貧項目如阜新鎮禾興牧業有限公司萬頭肉牛養殖項目、金豬偉業(阜蒙縣)二十萬生豬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等項目建設有序進行中。2020年阜蒙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15.6萬畝(其中2.5萬畝為節水灌溉),總投資20000萬元。二是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2020年完成省級監督抽查抽樣一次,省級風險監測抽樣4次,縣級風險監測抽樣3次。同時加強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獸藥殘留和“瘦肉精”檢測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三是生態農業發展再上新水平。大力推廣旱作節水技術,建立了滴灌節水技術示范區14個,總面積5000畝。積極開展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工作,大力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外來入侵植物防治工作。四是著力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20年阜蒙縣培育、新增家庭農場累計25個,并完成在國家家庭農場名錄平臺的備案。
二、阜蒙縣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不足之處
1、農業基礎依然薄弱
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全縣氣候“十年九旱”,灌溉農田畝均占有水量69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農田水利設施條件差,管理措施不到位,節水灌技術還未得到廣泛應用;人工影響天氣力量薄弱,強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不同程度發生,極易造成農作物損失;全縣屬低山丘陵地區,平原面積僅占11.4%。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低,農作物產量質量難以有效提高。
2、農產品加工水平低
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慢,園區規劃還不夠合理,沒有實現科學規劃,核心區面積小,帯動能力不強,科技水平還不夠先進,管理體制還不健全,個別企業管理人員現代農業知識不完備,流轉土地農民再就業渠道不寬,農民流轉土地積極性不高,建設投入慢,影響建設速度。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實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少。
3、農民組織化程度低
近年來阜蒙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速度較快,水平不斷提高。但從總體上說,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與農民的期望和農業發展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由合作社創建品牌、實施標準化生產和管理,以及建設綠色無公害產品基地等項目在整個農業產業化組織體系中所占的比例還不高。
4、農業人才短缺
阜蒙縣農技推廣人員短缺,鄉村更是缺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實用型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加之現在從農村轉移出去的勞動力絕大多數是年輕力壯、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農村的往往是老人、婦女和文化程度較低、沒有專業技能的人,由于這些人接受新技術能力有限,對農技推廣有一定的影響。
三、阜蒙縣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對策建議
1、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加快項目建設
按照市場引導、農民自愿、政府推動、示范引領的原則,以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效益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產業水平,使農業供求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一要龍頭牽動,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實施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工程,全面落實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發展規劃,以項目建設為重要抓手,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集聚。二要示范引領,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實施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工程,總結推廣一批類型多樣、特色明顯的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建設,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實現“接二連三”或“隔二連三”,示范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推進花生、雜糧、樹莓、生豬、肉牛等特色優勢農業的產業發展和鏈條延伸。
2、堅持綠色生態發展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要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深入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強化農產品標準和營銷推廣體系建設,加強源頭治理,規范生產過程,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組織化、產業化優勢,打造一批知名企業品牌。實施“一控兩減三基本”工程,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抓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利用模式。
3、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
規范現有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加管理、健全運行機制,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積極引導各類合作社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在傳遞產銷信息、推廣生產技術、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方面的作用。鼓勵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聯合合作,吸引更多的專業生產者,增強專業合作社的服務能力。國繞重點產業,大力發展一批以糧、蔬、果、畜等重點產業為主的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使專業合作社經組織在優勢產業和行業的覆蓋率達到50%以上,對獲得國家省、市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議財政給予獎勵。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先,效字以求,強化服務群眾、敢于擔當和改革創新意識,加強知識更新,不斷提升服務“三農”本領。積極鼓勵創業創新,支持返鄉人員創辦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經營實體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培訓。加快推動基層農技體系改革步伐,努力構建政府推動,企業和技術服務組織拉動,專家、技術人員示范帯動和農戶互動的新型衣業科技服務網絡,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與服務模式,抓好各類民營服務組織建設,不斷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結語: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全局。中共中央對“三農”問題一直十分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四五”時期阜蒙縣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是一項明智之舉,在發展中應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提高地區農業農村整體經濟水平,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本文系“2020年度阜新市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終期研究成果,項目名稱:阜蒙縣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現狀分析;項目編號:2020Fs11x025。
作者簡介:寇爽(1986—),女,遼寧阜新人,漢,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